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苦丁茶液插法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溶液以及插穗的不同节段在液插法繁殖中对苦丁茶插穗发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NAA、IBA和 IAA3种激素中 ,IBA最适合苦丁茶的液插法繁殖。将苦丁茶插穗插入 5 0 mg/ L IBA溶液中 ,2 0 d后换为清水 ,至插后 6 0 d,插穗生根率高达 90 % ,平均每株插穗发根2 2 .15条。复合肥溶液对插穗发根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导致插穗发黑坏死。第二段插穗的发根能力明显优于第三段插穗 ,第三段则略优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不仅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而且还能明显抑制兔离体动脉条的收缩。继续对其总皂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为:mussaendoside R(1)、ziyu-glycoside I (2)、Lucyoside H(3)、ilexoside A(4)、ilexoside O (5)。其中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苦丁茶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苦丁茶 (IlexkudinchaC .J .Tseng) 总皂苷F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苦丁茶皂苷F作对照品 ,φ =8%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和 φ =77%硫酸溶液为显色剂 ,6 0℃恒温反应 10min ,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皂苷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 5 34nm ,在 6~ 36 μg 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r=0 9995。平均回收率为 97 17% ,RSD =1 6 9%。测定了苦丁茶不同产品的总皂苷含量 ,结果表明方法简便 ,重现性好。该法可作为苦丁茶质量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苦丁茶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实验性高血脂小鼠分别用1.2%和2.4%的苦丁茶水灌胃45d后,取尾血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相对活性,并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及动脉硬化指数(AI),并与绞股蓝茶的降脂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用苦丁茶可以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的TC、TG和LDL-c、VLDL-c(P<0.01或P<0.05),显著升高HDL-c含量及HDL-c/TC(P<0.01或P<0.05),而作为阳性对照的绞股蓝茶组HDL-c与高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二个苦丁茶组与绞股蓝茶组的LDL-c/HDL-c及LCAT相对活性均与高脂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苦丁茶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示苦丁茶的降脂机理与其能够升高LCAT相对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5.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NMR归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 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枸骨叶5种溶媒萃取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枸骨叶对体外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阳性淋巴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枸骨叶的醇提物I、乙酸乙酯IⅠ、正丁醇萃取物IⅡ具有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枸骨叶醇提物I与乙酸乙酯萃取物IⅠ能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枸骨叶2种水提物无免疫抑制作用。结论:枸骨叶脂溶性萃取物具有较强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克恩氏冬青叶片应答低温胁迫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克恩氏冬青耐寒的作用机理。【方法】以2年生幼苗为试材,对其进行-8 ℃和-16 ℃低温胁迫处理,运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质谱技术(MALDI-TOF/TOF MS)检测并分析叶片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低温胁迫下,克恩氏冬青幼苗叶片中蛋白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胁迫前后发现共有31个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点,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了其中23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对其中的20个蛋白成功进行了功能分类,主要涉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平衡、防御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氮素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克恩氏冬青应答低温胁迫是多种蛋白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多种代谢过程中的相关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15份原产地明确的苦丁茶冬青野生种质材料作为参照,利用RAPD—PCR技术对26份苦丁茶冬青栽培材料的原产地进行了分析.从40个10bp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16个引物对上述41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38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90条,占扩增出的总带数之79.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供试的41份种质材料在聚类图中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即海南岛类群和广西南宁类群.26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有12份归聚于海南岛类群,说明它们的起源地在海南岛境内;另14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分布归聚于广西南宁类群,说明它们的原产地在广西南宁地区或毗邻区域内.所有供试的41份苦丁茶冬青材料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5654~0.9813之间,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不同的起源地域可以从聚类图中清楚地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苦丁茶冬青起源地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探讨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9.
毛冬青叶三萜酸提取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冬青叶为原料,齐墩果酸为标准品,用香草醛比色法测毛冬青叶三萜酸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对毛冬青叶三萜酸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90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所得三萜酸含量为6.18%。此方法简单易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冬青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新种苦丁茶冬青(IlexkudingchaC.J.Tseng)自1981年发表以来,有关它与若干近缘种的主要形态差异及其分类学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茎叶形态学研究结果.作者在分析和总结近年野外考察和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对200余份从各个省区和居群中引种并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中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茎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其中茎的形态学研究内容包括主干形态,分枝与主茎的夹角,一年生茎或小枝的形态以及幼茎(嫩芽中)的形态;叶的形态学研究包括叶序,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柄,脉序,百叶重,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片长/宽比值等内容;对茎、叶及嫩芽等器官表面的毛被情况亦作了系统的观察。揭示了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在茎叶形态上的一些共同特征和变异规律,发现了少数种质材料之部分分枝上存在对生叶,并发现了若干份介于I.kudingcha和I.pentagona之间的中间型种质材料。根据形态学研究结果(以及将另文报道的RAPD分析结果)判断,这些中间型种质材料很可能是I.kudingcha和I.pentagona天然的种间杂交后代。作者对苦丁茶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