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分析了糖尿病病人血液中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四种非蛋白氮代谢产物 (肌酸、肌酐、尿素和尿酸 ) .经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后 ,使用非涂层毛细管 (2 1 cm× 75μm i.d.)和 2 5 mmol/ L的低 p H值 (p H3 .4 5 )磷酸缓冲液 ,在 2 0 k V,3 0℃下 ,2 0 min内可对病人血液中上述四种物质同时进行测定 .血样用乙腈处理 ,离心后直接用于分析 .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 RSDmax≤ 3 % )和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宽的线性范围 ,并且需样量少 ,样品的前处理简单 ,完全可用于临床上病人血液的日常分析和早期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2.
给大鼠注射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所建立的肾病模型应该称为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PAN肾病),但在国内却多被误为“嘌呤霉素肾病”。本文就嘌呤霉素与嘌呤霉素氨基核苷的区别、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英文缩写的不同解读等予以辨析,并强调纠正这一流传多年的错误有助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3.
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以不同剂量腺嘌呤分别饲喂大鼠 ,并设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组 ,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及肾功能变化 ,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示中剂量组大鼠于实验第三天血尿酸水平升高 ,可持续一周。第十天出现肾功能损害 ,并可见间质性肾炎改变。别嘌呤醇组改变不明显。中剂量组大鼠可作为观察药物预防作用的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4.
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阐明MBP基因多态性与IgAN免疫病理多样性之间联系的本质 .按照MBP基因型分别选取 5 8例IgAN患者 ,其中 30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 (A组 ) ,2 8例为IgA、IgG、IgM伴C3、C1q沉积 (AGM组 ) ;另选取 32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用PCR RFLP方法对所有个体MBP基因型进行分析 ,同时从各个体获得外周血清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BP浓度 ,分析比较MBP基因多态性与MBP血清浓度的关系 .①正常对照组中 ,MBP基因GGC/GGC型和GGC/GAC型群体血清MBP浓度分别为 (1711± 177)ng/mL (n =19)、(2 93± 6 3)ng/mL (n =11) ;IgAN患者A组和AGM组GGC/GGC型、GGC/GAC型血清MBP浓度分别为(16 2 2± 194 )ng/mL (n =16 )、(2 71± 4 6 )ng/mL (n =12 )和 (15 12± 2 11)ng/mL (n =17)、(2 10± 4 2 )ng/mL (n =10 ) .上述各人群中 ,GGC/GGC型与GGC/GAC型血清MB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GGC/GAC型MBP水平约为GGC/GGC型的 1/6~ 1/8.各人群中由于GAC/GAC型极罕见 ,因此MB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但该基因型个体血清MBP水平极低且均相互接近 (<10ng/mL) ,远低于另两种基因型血清MBP的平均水平 .②正常对照组、IgAN患者A组和AG  相似文献   
25.
解聚复肾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H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解聚复肾宁(JJFSN)对糖尿病大鼠肾HGF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聚复肾宁治疗组、依那普利治疗组、JJFSN+依那普利治疗组。12周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尿素(BU)、24h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清除率(Cc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HGF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FBG、BU、β2-MG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血清Ins含量增加,肾组织HGF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病理变化减轻,其中以J+Y组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JJFSN对DM大鼠肾脏形态争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肾脏HGF表达、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6.
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及伴有肉眼血尿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61例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根据尿蛋白量分为A组(≥2.0g/24h),36例,B组(<2.0g/24h),125例。将伴有肉眼血尿的患者44例,列入甲组,其余117例列入乙组。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作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对A、B组和甲、乙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白蛋白(ALB)明显低于B组(P<0.01),血红蛋白(Hb)低于B组(P<0.05)。肾小球总分、肾球性硬化、肾小管总分明显高于B组(P<0.01),肾血管总分高于B组(P<0.05),A组的病理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1)。甲组较年轻(P<0.05),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乙组,(P<0.01、P<0.05),病理总分、肾小球总分、肾血管总分低于乙组(P<0.05)。结论:蛋白尿可加重小球硬化、节段损害及小管间质损害,是IgA肾病慢性进展重要因素之一,小管间质损害可使血红蛋白下降;伴有肉眼血尿者血压水平、肾脏血管病变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7.
山茱萸作用鼠IgA肾病的肾组织差异蛋白质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小鼠肾组织的双向电泳(2DE),发现单味中药山茱萸醇提物(FCE)作用鼠IgA肾病的肾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比较IgA肾病和正常小鼠肾组织的2DE图,在1267个蛋白点中有664个匹配蛋白点,其中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有263个,另有3种蛋白在IgA肾病肾组织中未被表达和1种蛋白特异表达.比较FCE服用前后鼠IgA肾病肾组织的2DE图发现,在原先差异表达的263个蛋白质中,用药后有147个显著地恢复正常表达,在IgA肾病3种未表达和1种特异表达的蛋白都恢复了正常表达,同时用药后新出现1种特异表达蛋白.该方法提示,这些差异和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是IgA肾病和FCE药物作用的靶蛋白,FCE能有效地纠正小鼠IgA肾病可能是通过影响这些靶蛋白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8.
探讨血液中血清型 Ig A含量的变化与胃肠道肿瘤是否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选取胃肠肿瘤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及不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共 6 2例 ,进行术前血清 Ig A含量的测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术前胃肠道肿瘤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 Ig A含量高于不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 Ig A含量 ,经过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 t=2 .939,P<0 .0 5)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术前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 Ig A含量增高可以提示该患者已合并有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阿霉素肾病的发病机理,本文研究了阿霉素肾病(AN)大鼠肾小球内源性抗氧化酶(AOE)活性及其与肾小球损害的关系,发现AN大鼠肾小球内源性AO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而肾小球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作者认为,AN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活性氧簇产生增多和/或肾小球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Certain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i.e. low CD4+ T cell numbers, high serum soluble CD8) have been described as prognostic factors for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to later clinical stag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found in one hundred HIV-infected Spanish patients (81% drug abusers, 7% homosexuals, 6% heterosexuals, and 6% other or unknown risk groups) that CD11b+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re increased in those with persistent lymphadenopathy as compared to other clinical stages (asymptomatic, AIDS-related complex and AIDS). Serum Ig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IDS patients, and in patients at any other clinical stage who had concomitant infections (mainly mycobacterial and fungal). CD11b (an integrin with complement receptor functions) may thus be of clinical interest for the staging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reflect stage-selective 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mononuclear cell biology during HIV infection. High IgA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be a marker of concomitant infection as well a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The results concern mostly drug addicts (the main risk group in Spain), but may apply to the other risk groups becaus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drug addicts (n=81) and non-drug addicts (n=19) for the studied variables (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