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合成了一种钴和铜异金属配合物[Cu(pn)2Co2 (BTA)4 (pn)2]·4H2O,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了该化合物是三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如下:a=8.657 1(2),b=13.666 7(3),c=18.516 7(3)A,β=100.783 0(10)°,Mr=1 154.47,V=2 152.10(8)(A)3,Z=2,Dc=1.782 g·cm-3,μ=1.343 mm-1,F(000)=1 190.0,R=0.044 4,wR =0.107 9(Ⅰ>2σ(Ⅰ)).在该化合物中,π-π作用和O-H…N,N-H…N和O-H...O氢键连接配合物单元和结晶水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报道了该化合物溶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2.
以3-吡啶-4-苯甲酸(HL)和Co(NO3)2·6H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雏链状钴配合物{[Co(L)2(HL)(H2O)]·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362(2)nm,b=1.1688(2)nm,c=1.4104(3)nm,α=93.93(3)°,β=104.25(3)°,γ=116.81(3)°,Z=2,V=1.593(3)nm3,Mr=690.56,Dc=1.658/g·cm-3,μ=0.74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969,wR2=0.1616。配合物1呈现出一维分子钩双链结构,相邻链间通过O—H…O氢键相互作用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3.
吕晓兰 《科技信息》2008,(32):91-91
LED显示屏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显示媒体,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一款基于32位高性能ARM微处理器和uC/OS—Ⅱ的显示屏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包括该系统硬件部分电路设计,扫描逻辑的CPLD实现,uC/OS—Ⅱ的移植。  相似文献   
54.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二苯乙醇酸、邻菲罗啉(phen)、高氯酸锌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5912(4),b=1.13381(17),c=1.7457(3)nm;β=1123.697(2)°,V=4.2671(11)nm°,Dc=1.370g/cm^3,Z=4,F(000)=1824。最终GooF=1.005,最终偏离因子R1=0.0367,wR2=0.0834。晶体中锌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的4个N原子及2个二苯乙酸根4个羧基氧原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55.
用有限元方法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计算了热疲劳斜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开裂角的周期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在加热过程中,模型内产生压缩热应力,使两裂纹面相互挤压、错开;由于加热过程生成的压缩塑性变形不能自由恢复,在降温过程的后期产生拉应力使裂纹张开;热疲劳斜裂纹在加热过程以及降温过程的前期是纯Ⅱ型,KⅡ在加热过程结束时达到最大值,在降温过程的后期是Ⅰ,Ⅱ复合型,降温过程结束时KⅠ,Ke达到最大值,裂纹在此时最易开裂.  相似文献   
56.
翟丽杰 《河南科学》2011,29(11):1343-1345
在深入了解UC/OS-Ⅱ内核架构的基础上,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移植到TI公司TMS320C5509上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形成基于DSP的嵌入式实时系统平台.主要讨论了移植的可行性,流程和移植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堆栈,任务切换,编写中断函数等.最后对移植后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移植成功,对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57.
以来自web of science图情学科中"知识组织"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可视化图谱软件CiteSpace Ⅱ对这些数据进行文献共引文分析和热点分折,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了图情学领域"知识组织"研究前沿的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58.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静脉注射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CⅡ-3对乌头碱致VP、VT、VF、CA用量和VP、VT、VF、CA发生率及心律失常评分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结果:一定剂量的CⅡ-3可以提高乌头碱所致大鼠VP、VT、VF、CA的用量(P<0.05,0.01),能降低大鼠VT、VF、CA的发生率及大鼠心律失常评分,降低血清中CK的活性(P<0.05,0.01),但对LDH的活性影响甚小(P>0.05)。结论:CⅡ-3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生物酶催化温度场实时测量系统,需要高速、同步的采集反应器皿底部的多点温度,为了满足系统高速同步多点测量的需求,使用ATmega128作为系统的MCU,并在其上嵌入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单片机单任务顺序执行方式所常有的死机现象.在温度场测量方面,将DS18B20温度传感器常用的串行操作改为并行操作,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同时读取多路温度数据的目的,使得读取一路温度数据的时间与读取多路温度数据的时间几乎相同,达到了高速测量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温度采集的效率,满足了生物酶催化反应分析仪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