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54篇
自然研究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相邻缓冲区的景观结构总体变异系数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的分割研究,并对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区内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3种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对于周围景观结构的显著影响距离为1000~1200m,利用这一距离可以对工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海拔2400~4800m和坡度20°~40°区间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这种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保护区的自然管理工作威胁极大。此外,研究还证明,对于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有助于景观人为影响的细节研究。  相似文献   
182.
大兴安岭北坡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黑龙江省图强林业局的育英和奋斗林场为研究区,从景观尺度上,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探讨和分析了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中,火烧强度对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强度不同,导致种源、土壤理化性质等自然环境要素产生差异,并决定了火后森林景观更新与恢复的措施,进而影响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被认为是经济可行且有效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黑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兴安岭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土壤黑碳的储藏分布特征,为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储量准确估算和森...  相似文献   
184.
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标本500余号,经鉴定共有6亚科,39属,93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叶蚁亚科、蚁亚科、猛蚁亚科和臭蚁亚科为该地区的优势亚科;在世界蚁科昆虫区系共有18个分布型,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共有15个分布型。弄岗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以华南区种类占优势,且与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4区蚁科昆虫种类的关系密切。此外,还分别与云南、湖南、四川、陕西及西北地区的蚁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及邻近地区其他昆虫区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5.
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岛1984年有7~8群猕猴,约200只,1997年增加到19群,约600只.研究了猕猴种群的来源、数量动态、种群增长率,并对今后10年猕猴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护和研究该岛猕猴种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类型、现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座谈、访问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鼠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鼠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三江源地区共分布有啮齿动物31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黑唇鼠兔和高原鼢鼠;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其次与全球气温变化、天敌的减少、不当灭鼠方式等因素有关.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生态管理措施是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跳甲亚科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 1997年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了五个样点 ,对跳甲亚科 (Alticinae)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MA)、Shannon- 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 (H′)、Pielou的均匀度指数 (Jsw) ,计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 ,不同样点、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高度 ,跳甲亚科 (Alticinae)昆虫群落的物种数 (S)、丰富度指数 (DMA)、多样性指数值 (H′)、均匀度值 (Jsw)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8.
A report is presented of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data of meta-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Xinghuadukou Group(Xinlin-Hanjiayuanzi area,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meta-volcanic rocks of the Zhalantun Group(Zhalantun district,Inner Mongolia).The SHRIMP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eta-igneous rocks from the Xinghuadukou Group formed at 506±10―547±46 Ma,belonging to Early-Middle Precambrian,whereas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yielded detrital zircons,with ages of 1.0―1.2,1.6―1.8 and 2.5―2.6 Ga,indicative of deposition age at least<1.0 Ga. Meta-bas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Zhalantun Group have a formation age of 506±3 Ma.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oth the Xinghuadukou and Zhalantun Groups formed during Cambrian and/or Neoproterozoic time,rather than Paleoproterozoic time as previously thought.Early Precambrian inherited zircons in the meta-igneous rocks and numerous Precambrian detrital zircons in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imply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proximal to older crust.It is inferred that the Xinghuadukou and Zhalantun Groups represent Cambrian and/or Neoproterozoic vol- 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formed in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相似文献   
189.
梅花鹿华南亚种(Cervus nipponkopschi)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根据梅花鹿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漩涡模型Vortex 9.99,以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梅花鹿种群在1983年后100 a内的动态及敏感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自然情况下,该种群在100 a内灭绝概率为0。第1阶段(1983-1998年)种群数量从60只快速增长至226只,第2阶段(1998-2011年)种群数量从226只增长到341只,第3阶段(2011-2083年)种群数量维持在352只左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5%、3.32%、0.04%。虽然高死亡率、灾害延缓了种群增长的速度,近亲繁殖导致近100 a内基因杂合率下降了7.46%,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显著影响桃红岭梅花鹿种群近100 a内的命运。在不考虑其它条件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对梅花鹿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明显的影响,是限制该梅花鹿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生境质量,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促进该梅花鹿种群增长的有效途径。有计划的火烧、植被矮化以及开辟生境走廊,可以有效地改善鹿类环境容纳量,是当前梅花鹿保护亟待开展的工作。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杜绝偷猎盗猎,降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对梅花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2005年4月-2006年7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36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其中,两栖动物10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和东洋界成分为主;爬行动物26种,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中与华南区种类为主要成分.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亦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征,基本上分布于4个带,并且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交汇过渡分布.分析了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