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9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59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淠河是六安市境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是皖西人民的母亲河。淠河沿岸盛产绿茶、大麻。多部六安州、县志都写到:本州商旅贩运之货,有粟米、竹木与茶等,以茶最为著名。史籍中则唐代已有记载。古代水运发达,淠河沿岸的茶叶和大麻主要通过淠河古水道输往外部世界。像古代淠河这样通过流动的商船和静止的津渡码头,把区域特产的茶和麻传送到各地的水道,可能是国内唯一。淠河茶麻古道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淠河流域茶文化。  相似文献   
952.
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权TOPSIS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综合评价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从整体区域来看,水资源承载力还有待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则较为均衡,中部地区除了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明显偏低以外,其他三省(江西、湖北、湖南)表现较为均衡;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表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现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表征值在0.24~0.50之间,其中浙江省相对较高,最大表征值为0.49,而安徽省最低,最小表征值为0.25.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5个最重要指标依次为地表水资源占比、生态环境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生活用水总量的对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受地区水资源禀赋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3.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54.
消除贫困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城镇化是否有助于减贫关系到政策走向.该文利用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S2SL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具有空间外溢性,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正空间外溢性,而中上游地区表现为负空间外溢性;城镇化与贫困问题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分区域检验后这一关系更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现阶段仅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跨越了“倒U”型曲线拐点值,表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非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基础设施效应是城镇化影响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55.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相似文献   
956.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57.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是我国旅游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年~2017年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旅游经济的专业化程度缓慢提升;2) 从上中下游各区域看,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游地区较低的区域经济水平突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中游各省市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下游的相对差异最大.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对此亦有贡献.4)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已经形成了下游网络化、中游均质化、上游专业化的空间结构,并有望向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58.
于2017年6月在长江源区12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重金属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水质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等,评价长江源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水体中Mn,Ni,Cu,Zn,Cd,Pb 和 Cr 的浓度范围为 ND~4.21,0.609~3.71,0.033~5.01,ND~34.86,ND~0....  相似文献   
959.
为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治理技术,以丹阳新河为例,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以CODmn、NH3-N和TP浓度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复投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48 d后,对丰收桥和窦庄桥两处的CODm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38%和46.94%、70.68%和69.79%、71.65%和87.95%,臭味明显消除。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黑臭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60.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分别在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发生两次滑坡灾害,堵塞金沙江干流并形成堰塞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研究其成因,通过现场调查、钻孔取样和地下水流速测量发现,此次滑坡是该区域特殊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联合作用下"新模式"的结果.研究表明:该滑坡处于羌塘地体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之间的金沙江缝合带上,其后缘发育波罗-木协断裂,在此断裂作用下形成的波贡沟增加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渗流;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侵入的蛇纹岩和元古界雄松群片麻岩,钻孔资料显示坡顶地面45 m深度以下均为强风化蛇纹岩,岩体极为破碎,为滑坡地下水的赋存提供有利条件,并与下盘片麻岩隔水层结合,形成了侵入接触带蓄水构造和风化壳蓄水构造;白格滑坡的坡脚处于金沙江凹岸处,在河谷强烈下蚀、凹岸侧蚀以及滑坡体自身重力作用下易发生倾倒弯曲拉裂变形;波贡沟水流长期渗入滑坡体,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使蛇纹岩地层逐渐演化成蠕滑带,在2018年极端降雨事件的触发下导致白格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