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4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从人和社会的双重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其现代意义也可以从人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来看,即职业教育既要为社会服务,又要为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3.
运用Fura-2显微荧光测量技术,在单个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上,测量中药知柏地黄丸浸液对胞内游离钙浓度([Ca  相似文献   
44.
<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主要由三方面展开:以"知痛痒心"解说孟子"性善论",以"即事即义"发挥孟子"养气说",以"本之心术"阐扬孟子"尊王斥霸"思想.<孟子师说>从人之本心出发,还原了孟子的个人修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5.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6.
作为晚清从浙南一隅的瑞安走出并颇具区域乃至全国性影响的官僚士大夫,黄体芳的社会交游十分广泛。他与张之洞、张佩纶、何金寿等清流士大夫基于同年、同事以及朋友、姻亲关系而构建的人际网络,在清流作为一个政治群体崛起于同光之际前,就已基本形成,并因清议活动而具鲜明的政治色彩。而他与孙衣言、袁昶、张謇、王仁堪等江南士人的广泛交游,无论是其以丈会友、广结奥援的交往目的,还是诗文唱酬、游宴小集的交往方式,都更具文人之间人际交往的传统色彩。  相似文献   
47.
太昊伏羲氏有许多称号,为"三皇"之一,传说是华胥和燧人氏之子。相比而言,伏羲的资料较为丰富,涉及的社会面也相应扩大。他约生于7500年前,代系较多,皆袭号"伏羲",形成较多的生地、葬地之说。伏羲时代以渔猎经济为主,原始农业为副,母系氏族社会有所发展,伏羲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先民崇奉为"人皇"、"春皇"、"木皇"、"天皇"、"羲皇"、"天帝",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8.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四数九里香药材中补骨脂素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素含量,建立四数九里香中补骨脂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力特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6nm。结果表明,TLC斑点清晰,补骨脂素在0.06~0.3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1.84%(n=6)。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四数九里香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9.
论述了明代嘉靖初年广东著名学者黄佐在广西任提学佥事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振作士气,吸纳瑶僮子弟入学,禁止"淫祀"等一系列教化活动,分析了这些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其在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意义:如何在具体的区域历史情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行为。  相似文献   
50.
黄兴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他关于“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武装反清起义的战略;依靠革命党人、会党、新军三结合的武装斗争策略,以国民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以“爱国、保民、御外”为宗旨的思想等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