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基于某种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程控交换机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对HLR数据库内容特别是用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针对用户数据容量大的特点,设计出模块管理的数据存储方案,并且通过定义数据特征描述表给出了独立于存储结构的用户访问模型和一组高效的API函数.整个数据库设计方案数据冗余度小、操作简单快捷,在应用层较好地屏蔽了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调整灵活.  相似文献   
42.
结合新长江集团商务王牌网ACE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研究了ACEC基于SSL的网上支付系统的框架和流程;并通过对ACEC交易流程和网上支付过程分析,研究了网上支付系统的框架、Payment Manager的设计、建立以及它的多支付协议框架和内部结构,并介绍了PM的协议格式.  相似文献   
43.
首先介绍家庭网络的概念、产生的背景、功能及体系结构 ,然后阐述家庭网络的关键技术 ,接着介绍了家庭网络的逻辑结构和规范标准 ,又给出了家庭网络的通信媒体及接入技术 ,最后说明家庭网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本文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模式,阐述了Internet网络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及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网络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提出了对加强网络教学实际应用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5.
家庭网络体系结构及其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网络已逐步进入现代家庭,成为计算机网络和家电领域的一个新事物,该文描述了家庭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和家庭网络规范,对目前最先进的几种典型家庭网络规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无线组网技术是家庭网络的发展趋势,该文对IEEE802.11(无线局域网)、HomeRF和Bluetooth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6.
以32位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510B为核心,并外扩多个功能模块构建硬件平台,通过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内核,开发相应的硬件驱动、微型GUI和上层应用软件,从而构建嵌入式无线家庭网关. 该家庭网关对外与Internet和PSTN相连,对内采用nRF401无线通信模块和红外遥控模块实现和家用电器的无线通信,从而实现通过Internet上的计算机或PSTN上的电话机对家庭内部设备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47.
针对OPC测控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运用XML和SOAP技术,给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OPC监控系统数据通信网关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跨平台和易于集成的优点,对实现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本文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互联原理及各种互联设备。  相似文献   
49.
本文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研究和设计的现状上,论述了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与单片机构成的双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利用公用电话网PSTN传递信息来实现智能家居的系统设计实现过程。和传统的控制系统中单独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相比,其硬件连线复杂度,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单独采用CPLD作为控制核心相比,克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触发器资源非常有限,控制时序方面不足的缺点。信息传送利用公用电话网,与采用调制解调器(Modem)与计算机的结合来传送信息相比,其实现费用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50.
胡立东的散文,把生命体验和情感向度融合得恰到好处,在浩瀚的灵光中折射出哲学的韵味,在行而上的层面给人以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回归,显现出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