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1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物资源和海岛民居等物质文化遗存;也有民俗风情、海洋节庆和海洋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独特的军旅文化资源.舟山群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开发.  相似文献   
162.
2012年9月10日,由于日本政府的“购岛(钓鱼岛)国有化”行为,使得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为世人关注。主权概念和中日等国有关钓鱼岛的历史记载,都能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历史事实,处理好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不仅对中日双方、对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利于捍卫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163.
自《史记》问世以来,就以“实录”著称,“不虚美,不隐恶”俨然已成其代名词。为了使历史的真相不被轻易掩埋,司马迁在写法上格外做了一些研究,采用了很多看似矛盾的写法,如宁编史,亦要申正;借迷信,以表憎恶;露破绽,以揭隐情;“口是心非”,以彰性情;引议论,以呜不平;筛选材料,以抒己见等,彰显了这位史学大家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164.
本文提出了室内设计的新理念,并就重视以人为本、继承历史文化、注意环境和自然相协调、要有效的利用现代科技的新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21世纪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5.
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时代熏染及对楚文化继承方面阐述了《史记》悲剧色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悲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而剖析了《史记》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6.
通过对泰安市域先秦小邦国有关文献记载进行梳理,初步考证出在夏商周不同时期将今泰安市域为主要活动区域的16个小邦国,择其要者,从建国时间、始封君、灭于何国、爵位、依附势力等方面文献考证;继而选取影响大、延续长、遗迹多的若干古邦国,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历史地理学探讨;最后对研究区域古邦国研究保护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7.
结合南康文化休闲广场设计项目,围绕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基地增值效益最大化的设计目标,探索以文化为介质,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突显时代特征和空间活力,使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从而保护城市的灵魂,提升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168.
以迪奥新风貌设计为例的高级时装设计,被称之为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典范。对其创意方面的研究,可探索现代社会服装设计是如何实现创新的。从新风貌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对其设计灵感、艺术特性、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服装的形成、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穿着欲望基于对身体功能需求与心理审美的满足;传统艺术美的精华是现代服装设计艺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9.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0.
如何处理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问题,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先发国家主张,他们祖先当初的行为是基于"可原谅的无知",既不需要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也无需为历史排放导致的后果加以补偿。通过分析可看到,以"无知"作为免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在道德责任问题上,无论是从气候科学知识传播来看,还是从排放行为的可控程度来看,抑或从排放者的道德回应来看,"无知"都不是避开道德谴责的恰当理由。在后果责任的问题上,历史上"无知"的排放者也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但这里承担的不是严格责任,而只是有限的补偿责任。如果历史排放者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在继承祖先传递的利益之时,也应当承担起对历史排放受害者的补偿义务。质言之,历史上的排放者和他们的后代都不能以"无知"为由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