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6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系统科学   208篇
丛书文集   171篇
教育与普及   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348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针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Φ-OTDR)系统的一种相干衰落抑制方法旋转矢量移动平均(MRVA)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性能更优的相干衰落抑制.该优化方法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使用加权窗口代替MRVA方法中的矩形窗口,兼顾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然后根据移动平均与低通滤波的数理等效性,将时域移动平均转换为运算速度更快的频域低通滤波,提高信号处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MRVA方法,该方法的解调相位精度提高了约23%,计算时间从0.957 s缩短至0.026 s,运算速度提高约36倍.  相似文献   
212.
青藏高原降水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及趋势变化十分必要.以1995-2014年青藏高原观测降水为基准态,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0个模式对青藏高原年和季节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模拟仍存在湿偏差,平均降水偏差达到1.3 mm·d-1.而且对于冬季模拟降水,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模式标准差在3 mm·d-1以上.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5-8.5和SSP2-4.5情景下,基于20个模式的模式集合(AMME)与择优选取的五个模式组成的集合(BMME)对中期(2045-2065年)和长期(2081-2100年)平均降水的未来预估,整体上青藏高原未来降水将有所增加,SSP5-8.5情景增幅大于SSP2-4.5,长期降水增幅大于中期.中期降水变化与长期分布一致,除了冬季和秋季南部地区、夏季东部地区表现为降水减少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增加. BMME预估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增幅往往大于AMME.未来年平均降水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春季降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213.
针对北斗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同维度市场产值的预测需求,从整体产值、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等3个不同维度构建了北斗市场产值预测模型。从整体市场产值预测需求出发,研究对比了不同预测模型的产值预测方法及精度,得到不同数据情况下的模型选择参考;基于产业链的产值发展数据,采用不同的经济预测模型,实现单一产业链或整体产值的统计预测;基于上市公司市场产值的预测方法,对特定上市公司、整体北斗市场等不同维度和层次的市场产值进行跟踪和预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分析了不同模型和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分析在不同数据基础和预测需求条件下的适用方法,为满足不同维度的北斗市场产值预测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14.
本文结合DAR模型及传统的ARMA-GARCH模型,提出一类带有新型GARCH类误差项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该模型比DAR模型引入更多数据信息,同时定义一种由可观测序列驱动的新型条件异方差结构,比传统ARMA-GARCH模型的条件方差更易于估计.本文研究模型参数的拟极大似然估计,并在较弱矩条件下证明估计量的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215.
利用平均量子Fisher信息度量了在二次方相互作用下体系的相互纠缠的特性,同时也考虑了加上线性相互作用项后体系多体纠缠演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线性和非线性共同作用下自旋体系的多体纠缠保持的时间更久。考虑了体系在噪声影响下的纠缠产生过程,发现即便是有噪声的情况下,原子体系也还具有很高的纠缠度。这对于量子多体纠缠在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通信中的应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6.
针对短时交通流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交通流数据的平均行程时间序列应用Mallat算法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且对各尺度上分量进行单支重构;其次,对于各重构的单支序列分别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进...  相似文献   
217.
为研究富水区隧道排水网络体系对地下水的卸压能力,以豹狸岗隧道为研究背景,基于Flac3D软件进行三维差分建模,探讨水头高度与环向盲管间距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向排水盲管可显著削减二次衬砌上部背后水压,但对仰拱处水压力的削减作用可忽略不计;(2)提出了平均减压系数概念,盲管间距对二次衬砌上部平均减压系数影响显著,但对仰拱处平均减压系数基本无影响;(3)保持盲管间距不变时,平均减压系数基本不受水头高度影响。分析二次衬砌平均减压系数与盲管间距关系,揭示不同盲管间距对排水网络体系的卸压效果,确定最优环向盲管间距为5 m。  相似文献   
218.
第四纪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植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群落内不同物种是否具有一致的响应,对于这些问题仍缺乏更系统和完整的答案.中国东北针阔混交林位于凉温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物种对第四纪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调查东北针阔混交林物种谱系地理研究现状,并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及其周边群落的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2020年前,仅有23篇文章对27个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进行谱系地理研究.无论是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均未发现遗传多样性的纬度梯度格局.现有的数据表明,长白山西部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群落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冰期“原位避难”可能是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的普遍模式,但是具体的冰期避难所位置可能存在物种差异.由于文献数据是独立而分散的谱系地理研究,存在取样种群和分子标记以及覆盖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基于文献分析的群落水平遗传多样性格局结论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应开展以群落遗传多样性和群落形成历史问题为导向的系统设计,以期系统性地回答群落如何响应第四纪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19.
针对网络信息传输量扩大、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将区块链与轮询系统结合的MAC协议.首先,研究了基于区块链的轮询系统模型,并对其数据分发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推导了门限、完全和限定K=1服务系统的平均排队队长、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循环周期的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Matlab将期望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到达率的增加,加入轮询MAC协议后的区块链系统信息传输效率明显提高.综合对比实验结果,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门限服务系统在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改善系统性能方面比另外两种服务策略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20.
开展混凝土实时温度监测数据质量分析对于混凝土智能温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实时温度数据移动平均分析方法,将传统移动平均进行了多维度扩展。通过从时间、空间和质量维度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求均值,形成用于表征某一时刻、空间点、监测对象的特征温度数据,实现了与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的融合,显著减小了原始监测数据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降低了由于仪器故障、突发状况等造成的数据失真,以及数据误差对计算仿真、分析利用造成的影响。通过白鹤滩、乌东德等大坝混凝土实时温度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监控系统的工作性能、数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为混凝土温控施工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