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582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讨论了利用细丝测微计测量的停止在核——4电子灵敏乳胶中30.1MeV α粒子的径迹宽度,并与73MeV~( 4)C核径迹宽度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我们所测量的低能重离子,它们在核——4乳胶中的径迹宽度正比于Z_(eH)·β,其结论与径迹形成的敏化柱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32.
磺化法生产优级溶剂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溶剂油磺化过程中芳烃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溶剂油中的芳烃在30~50℃时与磺化剂反应,并且随着磺化剂加入量的增加,溶剂油中的芳烃逐渐降低,从而达到了溶剂油脱芳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W_(18)Cr_4V钢真空加热油淬后,表面出现白亮层和熔化层等异常现象。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白亮层和熔化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表明,白亮层、熔化层均是真空油淬增碳的结果。本文对白亮层、溶化层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产生白亮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34.
油溶性银漂染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并鉴定了黄色、品红色及青色共11个油溶性偶氮染料,研究了染普在溶剂中的光谱性质和油溶性,结果表明,各染料色光纯正、有害吸收少,分子支链度大的染料Y-2、Y-6等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可望用于银漂感光材料。  相似文献   
35.
首次将液芯波导技术应用于中红外吸收测量的油成分分析领域, 研制的新型MFA-450型红外测油仪的灵敏度比现有同类型仪器提高一个数量级, 检出限为0.01 mg/L(油/萃取剂).  相似文献   
36.
本课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脱胶添加剂和国产脱色白土的种类、用量及其他操作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对贵州产二级毛菜籽油进行前处理,经水蒸汽精炼后可以制得合符标准的外销色拉油。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针对油藏流体及其注气体系的相态及物性的预测而开发的DGPVT软件包功能、模型及特点。基于实验数据对DGPVT软件包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并与石油界知名的商用油气相态及物性计算软件包STATPACK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8.
添加剂的问世称之为“燃烧技术革命”。通过试验表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加入少量添加剂之后,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提高,而且越是技术状态差的机车,经济性提高越是显著,说明国产添加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影响柴油用转子流量计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没的粘度、密度以及测试温度不同,对测量精度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试验优化方法提出的薄壁量孔校正方法,能够对柴油用转子流量计各标定值进行快速有效的校正。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油品和温度适应性,其校正精度达2%。  相似文献   
40.
为了更好地认识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及类型,避免实验过程中水钻取样对原油分布的影响,选取吉木萨尔页岩典型含油岩芯,采用全程液氮钻、切、磨制样工序,通过全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成像及背散射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获得微观储层矿物类型和结构、储集空间类型、形貌以及C, O, Si, Al, Ca, K, Na,Mg等元素在微、纳米尺度的分布。依据去除矿物因素后的C元素含量分布,判别原油在微、纳米空间尺度的富集程度。结合矿物岩石组构和储集空间形貌,对微、纳米尺度页岩油原油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类型进行直观的定量表征,并基于C元素含量推测微观含油饱和度的相对变化。针对原油与孔喉的配置关系,进行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原油赋存状态的表征,明确原油赋存类型。总结出研究区4种微观原油赋存类型:白云质溶蚀微米级大孔道中的可动油、砂质粒间微纳米级孔中可动油、砂质粒间孔喉壁吸附的半束缚状态的油膜以及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内束缚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