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孤桐"原本特指"峄山孤桐",这与峄山的历史地位、地貌特点及峄山梧桐的树木属性等密切相关。历代文人赋予"孤桐"琴声意蕴和人格内涵两方面的意象,使之成为泛指。"孤桐"的琴声意蕴包括知音意识及表现为清和安乐与清高孤苦双重性质的乐声特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鲍照作品中明确出现了孤桐意象,沈约等人也有吟咏孤桐的作品,但孤桐所象征的人格内涵尚未形成;唐朝时期,张九龄、王昌龄等人发现了孤桐树干之"直"、树心之"虚",白居易在此基础上明确赋予了孤桐"孤直"的人格内涵;宋朝时期,王安石更进一层,赋予孤桐"刚直"的象征意义。近代章士钊以"孤桐"为号,正是源于"孤桐"的人格象征。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和谐原理,分析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数学创新思维的特征,阐述了创新思维心理机制的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和序化方式三个环节.提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加强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重视元认识的改善和培养.  相似文献   
74.
该文从高职院校的现状出发,对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长期的教学体会,对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75.
个人崇拜之风曾于苏联长期盛行,几乎弥漫了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俄国历来崇尚皇权;其次,领导人长期实行集权统治;第三,干部任用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第四,政治高压运动不断;最后,领导人的虚荣心使然。个人崇拜现象的消除,既要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也要积极地从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使得领袖个人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76.
“中庸”与“和谐”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方法论上体现出矛盾的存在状态及其对立统一;在价值观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它们在具有相同内涵的同时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性。澄清它们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异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客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当代社会的当务之急出发,分析了在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只有在高校加强艺术教育才能无限地激发大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有可能培养人格健全,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证和总结了艺术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能起到怡情养性、摇荡性情、愉悦心灵、净化情感的作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一心向善,在人格上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78.
陈云能够成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与他的个人特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个人特质有如下几个方面:八大前后,陈云就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在思想方法上,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论;有胆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建立起崇高的威望,并与邓小平志同道合、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79.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0.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交互性适应即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系统的基础系统。以损害自然生态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系统和制度的整合,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