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BETA沸石酸性质的红外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2.
采用正丁胺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的方法,探讨了丝光沸石(Ⅰ)的残钠量、硅铝比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的影响,并和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活性作了关联。还结合用吡啶作探针分子的FT-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Ⅰ中引入第Ⅷ族过渡金属元素后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Ⅰ上的表面酸中心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酸强度较弱(TPD谱峰顶温T_M<350℃)的低温酸性中心;另一类是酸强度较大(T_M>350℃)的高温酸性中心。对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主要是后者起催化作用。在较低的硅铝比下,Ⅰ经部分脱铝,有助于提高催化剂表面的酸强度和酸浓度。第Ⅷ族过渡金属元索引入Ⅰ中,将优先定位于强的B酸中心附近,并明显改变了Ⅰ的表面酸中心分布,使之有利于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应用水热法,以正丁胺为有机模板剂合成了内含Fe_2O_3的硅沸石包合物。使用XRD,XPS,SEM,DTA,Mossbauer等现代技术,对新合成的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证,揭示了Fe_2O_3的存在状态以及包含物的物化性质,特别是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明了包合物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4.
用载铂HY沸石作催化剂进行了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与未载铂的HY沸石比较、其对二甲苯的选择性有明显提高.经NH_3 TPD法证实载铂后总酸度、酸强度降低,说明载铂HY的酸性和择形度有利于对二甲苯的生成,研究了该反应的脉冲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探索天然片沸石对高氨氮废水的吸附机理及最佳再生方法,选取河北省天然片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下,粒径为50~600μm,氨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能准确地描述片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温度为45℃,片沸石的饱和吸附量为7.81mg/g,吸附等温试验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0,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片沸石的吸附量。对饱和片沸石的最佳再生溶剂为0.1mol/L的NaCl溶液,解吸率为79%,且可多次洗脱再生。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片沸石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价值,使得沸石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76.
分别以白炭黑(Ⅰ)和硅溶胶(Ⅱ)为硅源,在(TPA)2O-Na2O-SiO2-H2O体系(TPA为四丙基铵)中,反应温度为60℃,合成了高结晶度纯硅沸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测得的晶粒大小分别为0.20μm(Ⅰ)和0.45μm(Ⅱ);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线宽法测得的晶粒大小为0.02μm.与高温(180℃)合成的硅沸石样品相比较,低温合成的微细晶粒硅沸石样品已具备纳米级材料的若干特性.微细晶粒硅沸石的正己烷吸附量和比表面都非常大.XRD谱,红外吸收光谱(FT-IR),29Si魔角固体核磁共振(29SiMASNMR)和热重分析(TG/DTG/DTA)的研究证明,微细晶粒硅沸石的结构破坏温度和单斜/正交对称性相转变温度明显地比高温合成的硅沸石低,硅羟基缺陷也明显地增加.0.20~0.45μm的微细晶粒硅沸石的比表面几乎与胶体质点相同,它的外表面积达100m2/g,中孔容积为0.10~0.12ml/g,平均孔径为2.6~2.7nm.这表明微细晶粒硅沸石实际上是纳米质点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77.
FT-IR及MAS NMR法研究富硅超稳八面沸石的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莹 《科学通报》1992,37(15):1377-1377
用(NH_4)_2SiF_6处理Y沸石所得富硅八面沸石是80年代后期开发的新一代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近几年来对其理论研究颇为重视。其裂解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关键问题是与Al原子所处的微观环境有关的羟基排布及其酸强度。Beyerlein,Carvajal等认为Si(OAl)的存在对于达到强酸性是必要条件,但适量的非骨架Al的存在,B酸L酸的协同催  相似文献   
178.
周日新 《科学通报》1992,37(17):1572-1572
ZSM-5沸石经Sb_2O_3、CaO等改性后,在甲苯烷基化过程中的对位选择性大为提高.Chen等认为,在改性过程中沸石的孔径变小,阻止分子较大的邻、间位异构体进出孔道,从而提高了对位选择性.我们发现,改性过程对沸石孔径的影响不大.Yashima等则提出,在较低温度下,沸石的内表面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因而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沸石改性后的对位选择性得到很大提高,需要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9.
裂解汽油在ZSM-5沸石上的芳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裂解汽油在HZSM-5与金属元素改性的HZSM-5上的芳构化反应,发现锌改性后提高了液体产物中芳烃的收率。为了克服裂解汽油中含硫含焦杂质的影响,提出了获取芳烃的有效工艺:蒸馏除焦-加氢预脱硫-氢气氛下芳构化反应-冷凝产物。用氨吸附的程序升温脱附法,将催化剂的酸性质与其催化芳构化作用进行关联,认为Zn改性后的HZSM-5催化剂具有较温和的酸中心,可能是其芳构化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0.
将改性物质硼酸在沸石合成中引入,制得了 B,AI—ZSM—5沸石,简化了改性过程。经 X射线衍射谱证明:合成的 B,AI—ZSM—5沸石具有典型的 ZSM—5沸石结构特征。由沸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明显减少;以及IR骨架振动谱图表明硼已进入沸石骨架,并随硼含量的增加,使催化剂的总酸量逐渐下降,增加了 L酸中心的含量,强 L酸中心增多。在 B,AI—ZSM—5沸石催化剂上的甲苯-乙醇烷基化反应,使对乙基甲苯的选择性明显地增加,对乙基甲苯含量占总乙基甲苯量的8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