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福州第二饮用水水源地——山仔水库底泥中磷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模拟底泥中磷在厌氧状态下的释放实验.实验表明在厌氧条件下,磷有较明显释放现象发生,而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三个采样点总磷在15℃下释放速度平均值为1.996 mg/m2·d,25℃下平均值为2.873 mg/m2·d.  相似文献   
12.
王荟  章勇  李娟 《科技资讯》2009,(19):220-222
本文对土壤及底泥中65种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测定方法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样品保存、标准溶液中间液有效期、内标使用原则、系统性能检验以及平行样品和基体加标的测定原则等9个方面,拟为制订土壤及底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苏州河底泥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1:1)索氏提取,萃取液经浓缩分段后加入内标物萘、菲,测定并计算各多环芳烃保留指数,结合GC/MS法,从该底质中鉴别出45种多环芳烃及同分异构体,多环芳烃保留指数与文献相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河道排污口不同排污流速比(R分别为4.5、7.2和9.9)对悬浮物在排污口下游区域沉降和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速比的增加,紊动越剧烈,污染云团扩散范围越大,沉降和悬浮作用也越明显。不同流速比情况下,通过底部水平面的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稳定,通量总量随着流速比增大而增加;由于临界起动流速(对应于R=5.8)的存在导致低流速比(R=4.5)情况下再悬浮通量增长缓慢,而中流速比(R=7.2)和高流速比(R=9.9)情况下再悬浮通量增长迅速。由此可见,排污流速对排污口下游区域悬浮物的沉降和底泥再悬浮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了鄱阳湖不同河口底泥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共回收28条DGGE条带,其中赣江底泥样本条带数最多,抚河样本条带数最少。Blast比对结果指出,这28条条带来源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醋杆菌门、绿弯菌门以及不可培养未知细菌。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河口底泥中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赣江底泥样本中微生物组成与其他河口微生物组成差异最大。利用SPSS软件对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硝态氮与微生物的多样性(DGGE条带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证明了生境中环境因子会显著影响该生境中微生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功能性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从而间接的反映生境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理解悬沙运动方程底边界条件即近底泥沙通量的诸多处理方法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性,避免泥沙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带来的偏差,归纳总结了近底泥沙通量的各种表达式,对它们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挟沙力、切应力、参考浓度或临界速度等方法处理近底泥沙通量,表达形式虽然多样,或将临界切应力换成对应的临界速度表示,或加入一些修正系数,但其物理本质不变,只是为了处理一些具体问题而做的简化或修正;挟沙力方法和切应力方法的经典形式用于描述近底泥沙通量更具一般性,这2种方法描述的物理过程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杨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970-6974
2013年1月,对北戴河新区减河段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对减河段8个监测点位的15项水质监测指标、8项底泥样品监测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减河北戴河新区段水体中COD、DO、SS、BOD5、总磷、氨氮、Pb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超标最严重的是COD(最大超标倍数为37.3),饮马河与减河交汇处及减河桥处水质较差;减河底泥中Pb、Cd、Cr、Cu、Zn、Hg、As监测结果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中的标准限值,整体上底泥环境质量良好,可满足农用污泥标准要求,减河桥及减河歇马台处河流底泥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针对目前胭脂湖底泥污染严重的现状,邀请国内3家公司对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开展为期45 d的中试实验。中试结果表明:采取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胭脂湖底泥污染是可行的,如果以稳定底泥污染物和水质为主要目标,则B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如果以底泥污染物削减为主要目标,则A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由于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的核心是削减有机质和TN,因此比选结果,确定A公司的处理措施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陆健刚 《江西科学》2021,39(4):622-625
水体清淤是短期内快速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之一,清淤后由于底泥扰动大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为探讨清淤+微生物技术组合运用时对水体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共设置了4组试验,进行了连续60 d的水质检测,分析了实验中各含氮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淤后由于底泥扰动在短期内会造成水体中硝氮和亚硝氮浓度上升.投加微生物后30 d内可促进水体硝化作用,水体中TN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清淤和微生物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地降低水体中含氮污染物的浓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富营养化水体清淤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