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6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般认为固始县得名于刘秀分封重臣李通为"固始侯",而事实上"固始"一词源自先秦典籍《国语》,意指开创之始,只有坚固根本方能成功。刘秀以固始之地分封李通,有视之为一代贤相孙叔敖之意,而更名"固始",则蕴含有治国安邦的深刻道理与长治久安、江山永固的良好祝愿。所以"固始"之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就鲁迅与话剧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澄清了认识。  相似文献   
83.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多运用场景叙事,具有相当强烈的画面感;它往往以“推“镜头引入画面,重点突出,极具动感;其画面色调和暖不失震撼力、构图轻描淡写又极富层次感;对白和独白使画面和情节得以流动.这些手法使其叙事在整体上产生一种“空潭泄春,古镜照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平步青《国朝文棷题辞》以千余卷规模的清文总集《国朝文棷》为基础,对清代散文作了集成式叙录。此书从地域文学视角出发,挖掘出清初江西散文与清代浙东散文发展的内在细节与地域集群性特征,揭橥出桐城文派之外丰富的散文创作事实,对于还原文学史真实面目、梳理文派流衍、重写清代散文史,均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5.
基于属性标识位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空数据模型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标识位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将时空数据库分为一般基本属性库、有效时空属性库和历史时空属性库三部分存储,利用属性标识符标识数据对象在各部分库中的存在与否,进而对操纵语言进行基于新的数据模型的扩展。  相似文献   
86.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87.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8.
鲁迅在向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作彻底批判的同时,终其一生关注着妇女问题。鲁迅极力反对古代圣人的节烈观,并在众多作品中,痛斥节烈观的泯灭人性,呼吁让每个女性都生活在自然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89.
大时代是鲁迅中后期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鲁迅历史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从鲁迅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的写作中可以看出,在其思想中,启蒙者与革命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在革命的催动下,大时代才可能到来。大时代是方生方死的时代,可以因之生,也可以以此死。鲁迅对大时代的解读和思考,是其生命意志的深刻体验,亦即其生命哲学在历史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90.
基督教文化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基督教文化的层面对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及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郭沫若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