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21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系统地调查和梳理广西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为广西药食两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药食两用植物共计146科435属741种;不同性状类型植物组成的顺序依次为草本>乔木>灌木>藤本;其中375种为无危状态,近危、易危、濒危种数共计占总种数的11.60%;以果实、种子类入药的植物最多;功效以清热解毒类为主;有69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有44种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广西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后续开发中特别要注重濒危物种的保护和药食同源药材的认定。  相似文献   
762.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家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背景下,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场产业变革,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是将我国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把利剑。广西中草药植物达6 265种之多(截至2020年),发展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广西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药食同源植物充分发挥绿色健康食品和药品的引导优势,充分带动餐饮、种植、旅游、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不足及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和具体路径,旨在为广西药食同源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3.
探究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构建“活力(Vigor)-组织力(Organization)-恢复力(Resilience)-服务力(Services)”(VORS)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健康,借助地理检测器探讨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年间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446增加至2020年的0.478,整体上呈改善趋势,这得益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②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总体上西北部及中部地区优于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及中部区域以亚健康状况为主,而病态和不健康状况则分布在东南部南宁市主城区。③土地垦殖率、平均海拔、夜间灯光强度、人口密度、坡度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其解释力均大于或等于0.45;与单因子相比,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解释力更强。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64.
本研究从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土壤中分离出的假单胞菌群着手,对其进行重金属耐受性能筛选,旨在获得可对重金属污染环境进行高效修复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红树林土壤中的可培养假单胞菌;通过肉汤稀释法对菌株展开6种重金属耐受特性研究,对其进行耐受基因检测,并进一步测试重金属耐受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