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7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267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01.
  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过度,致使商品鱼品质偏低、资源浪费严重,解决途径为采用单雄性养殖。本文进行了温度调控诱导尼罗罗非鱼仔鱼雄性化的研究。较之前常采用的雄激素投喂方式更环保、安全、高效。控温处理开始时期为出膜后第7天(DPH, Days Post Hactching),进行正交试验:设置3个温度20、28、36 ℃(±0.5 ℃),3个控温时段7-14 DPH、7-21 DPH、7-28 DPH。主要结果如下:处理组合(温度+控温时段)为36 ℃+7-14 DPH、36 ℃+7-21 DPH、36 ℃+7-28 DPH时雄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与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高达93.85%、96.00%和96.92%,这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为了解控温对仔鱼的影响,还同步研究了相应的增质量率和存活率。由控温时段结束至60 DPH的绝对增质量率来看:处理组合36 ℃+7-14 DPH、28 ℃+7-14 D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从存活率来看:只有处理组合20 ℃+7-21 DPH、20 ℃+7-28 DP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36 ℃+7-14 DPH,平均雄性率 93.85%、最高达96.96%,且高温(36 ℃)处理后生长和存活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02.
为建立青蒿(Artemisia annua L.)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青蒿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进行青蒿离体快繁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6-BA1.0mg/L+NAA0.5mg/L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1/2MS+NAA0.5mg/L诱导生根效果最佳,可达90%.  相似文献   
403.
不同生境下两种表型盐地碱蓬叶片POD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自然生境下两种表型盐地碱蓬叶片为材料,分析了H2O2含量、MDA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结果表明: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H2O2含量是绿色表型的2.48倍,而其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却显著低于后者.绿色表型盐地碱蓬POD活性显著高于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同工酶分析表明,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POD同工酶有6条带,即POD1、POD2、POD3、POD4、POD5、POD6,绿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有5条同工酶条带,为POD1、POD2、POD3、POD4、POD5,POD1是两种表型盐地碱蓬叶片的主要同工酶,占POD总活性的60%以上.绿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POD1、POD2和POD3的活性分别为紫红色表型的1.39倍、4.11倍和3.21倍.这些结果表明,与绿色表型盐地碱蓬相比,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POD活性低,可能是其叶片积累更高H2O2原因.  相似文献   
404.
研究一类带势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iut=-△u-k(t,x)|u|4/Nu,在二维空间中得到了其解在有限时间爆破的充分条件和其对称爆破解的L2集中性质.  相似文献   
405.
以凤仙的带芽茎段、茎尖、幼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快速繁殖,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0.5 mg·L-1 BA 0.01 mg·L-1 IAA 0.01 mg·L-1 GA3,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 1.0 mg·L-1 BA 0.01 mg·L-1 IAA 0.01 mg·L-1 GA3;增殖系数为6~8倍.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 0.1~0.5 mg·L-1 BA 0.005 mg·L-1 IAA.  相似文献   
406.
根据已发表西红花酸合成酶(7,8-二加氧酶)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从西红花柱头总RNA中扩增并克隆到一段长为1.2 kb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两个序列.一个与已知西红花酸合成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99%),命名为CsZCD;另一个的同源性为96%,命名为CsZCD-NEW.将CsZCD-NEW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1上,得到重组质粒CsZCD-NEW-pQE31.经IPTG诱导,重组质粒在E.coli M15中表达.  相似文献   
407.
麻疯树花的形态结构与传粉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麻疯树花进行了大量野外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麻疯树进行虫媒传粉; 柱头可分泌粘液,表面具有许多小孔穴,容易粘住昆虫携带的花粉粒;花粉粒形态为近圆形,表面具有许多轮齿状突起,有助于被昆虫携带及粘附在柱头上;腺体原基在花瓣原基出现后开始发育,之后发育较慢,而在雌、雄花开放时发育成熟并散发出芳香气味吸引昆虫,从而完成授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花粉结构及腺体发育与授粉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408.
 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际VA菌根的形成规律和营养环境条件(含水量、pH值、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系中普遍存在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的感染,但AMF对意大利黑麦草的感染不存在地带性特征。除菌丝感染外,还发现有大量的丛枝状结构和泡囊状结构。AM总感染率、菌丝感染率、丛枝感染率以及泡囊感染率都与土壤全P、速效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地区黑麦草根际土壤中含有的AMF孢子数量存在差异,AMF孢子总数与AM丛枝感染率、AM泡囊感染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AMF孢子总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水解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性状、地域以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了不同地方AMF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水田管理和科学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9.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既负责碳同化又引发光呼吸。催化固定CO2的活性位点位于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rbc L基因编码。水龙骨科是现存蕨类中最为衍生的类群,多为附生植物。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研究以水龙骨科附生蕨类为对象,利用位点间可变ω(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模型对其rbc 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 和模型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7个正向选择位点:133L,251M,262A,265V,282Y,326I和362I。其中位点262A,265V,282Y及326I对维持Rubisco功能的重要性也得到已发表实验数据的支持。这些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基于ω比值检验DNA编码序列分子适应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水龙骨类可借助rbcL等功能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应对白垩纪被子植物引发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  相似文献   
410.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牛蒡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超声波从牛蒡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料液质量比、超声波提取功率及超声波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对超声波提取牛蒡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5、超声波功率700 W、超声波提取102 min,提取率可达5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