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Summary Roman high-avoidance (RHA/Verh) rats, food-deprived (F-D) for 5 days, had higher stomach lesion scores than did F-D Roman low-avoidance (RLA/Verh) rats. F-D RLA/Verh rats which were injected i.p. with phenylbutazone (PBZ) 24 h before examination, however, had higher scores than did PBZ-treated, F-D RHA/-Verh rats. Histologically, extensive edema and cellular infiltration (including numerous erythrocytes) were seen below lesions, in the submucosa, denoting vascular damage. An attenuating influence of food on the ulcerogenic effects of PBZ, which were much more severe in F-D than in fed rats was also indicated.The authors thank K. Bättig and J. R. Martin for their assistance during the planning stages, B. Hauser, A. Waldvogel and P. Wild of the Veterinary Medical Faculty of Zurich University for preparing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s and for the photography, and P. Elsinger for technical help.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的机理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的诱发因素之一.Hp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通过分泌各种酶、内毒素以及Hp炎性介导和免疫反应引起.由于对Hp感染现在仍然处在研究阶段,关于Hp流行病学、感染率、根除率,由于调查方法和手段不同,因此国内外文献报道尚不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四逆泻心汤对慢性乙酸胃溃疡大鼠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逆泻心汤组、雷尼替丁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四逆泻心汤、雷尼替丁灌胃,2w治疗结束后,取血测ET、CGRP含量。结果四逆泻心汤治疗组、雷尼替丁治疗组血浆ET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CG R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四逆泻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CGR P含量,降低ET含量,改善黏膜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GM BF),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94.
目的:采用随机分类方法,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破裂出血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7例病例分成两组,奥曲肽组19例,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18例。结果:两组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奥曲肽组85.5%,联合用药组85.0%。失败率:奥曲肽组14.5%,联合用药组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奥曲肽组10.5%,联合用药组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方法治疗EGV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基本相似,但联合用药组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奥曲肽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促进基因CD44v6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方法45例浸润性胃癌组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采用sABC方法进行CD44v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44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3.3%(24/45).其中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的表达率高(16/24,66 7%).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6%(34/45),而在组织学的分型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p53是最先参与肿癌侵袭和转移的抑癌基因.CD44v6具有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率不同的特点,结果表示CD4v6的表达率可判断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6.
研究t-RA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t-RA能够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2)t-RA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3)t-RA能够降低胃癌细胞的粘附能力.4)t-RA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在裸鼠中形成肿瘤的能力.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t-RA处理后,胃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消失.以上结果表明,t-RA对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t-RA可能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为可安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4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为可安、立复丁治疗,观察2组溃疡愈合率,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 为可安治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缩短病程,安全.  相似文献   
99.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肿瘤标志物对胃癌临床意义的研究不断深入。根据近几年常见的几种肿瘤标志物在胃癌中的变化,评述了其用于协助诊断,评估预后和疗效观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究石见穿主要成分,分析其治疗胃癌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借助HPLC-Q-TOF- MS/MS技术对石见穿水提物进行分析,并运用TCMSP平台筛选石见穿潜在活性成分,从石见穿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较好体内活性作用的成分共计9个.通过搜索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活性成分的治疗靶点,并与DisGeNET数据库检索所得的胃癌靶点取交集,获得石见穿治疗胃癌的靶点共计18个.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石见穿在胃癌治疗中共涉及到48个生物过程(BP),8个细胞组分(CC)、27个分子功能(MF)及8条通路.最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结果表明EGFR、CDH1、CTNNB1、PTGS2、EGF等在内的靶点蛋白在PPI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可得出结论,石见穿体内活性成分较为丰富,主要通过对药物反应、质膜、酶结合等,发挥抑制增殖、迁移,诱导凋亡,降低耐药等作用而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