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44篇
系统科学   194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1篇
综合类   393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efore about 100 years, the layered structures of the Earths body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liquid core had been found, then the solid inner core and detailed structure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Earth are demonstrated, it proves that the satisfied achievements had been obtained in recogni-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sciences and space techniques to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de…  相似文献   
92.
浙江朱家尖岛砾石海滩沉积物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砾石海滩是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海岸地貌类型,在浙江朱家尖岛的大乌石塘和小乌石塘两处口袋状砾石滩,采集了砾石滩不同部位的沉积物样品.根据样品的粒度分析和颗粒形态分析,发现砾石滩沉积物粒度参数及砾石形态参数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为:横向上,砾石平均粒径由陆向海递减,分选变好,扁长度及杆状程度由砾石堤顶部向海递增,球度以潮间带为最低;纵向上,大乌石塘砾石粒径由湾顶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分选变好,球度降低,杆状程度提高,而小乌石塘砾石粒径由海滩南部向北递减,分选先变好再变差,球度减小,扁长度及杆状程度提高.小乌石塘海滩顶部砾石对应的水深为5m、周期为10s临界起动轨迹流速和临界波高分别为3.28m/s和4.84m,大乌石塘的临界起动轨迹流速、临界波高分别为3.17m/s和4.69m.砾石形态参数和平均粒径的变率分析表明,小乌石塘在横向上的磨蚀作用的效应略强于搬运作用,而在纵向上却略弱于搬运作用;大乌石塘的海滩砾石主要发生磨蚀作用,在横向上的搬运作用非常微弱,而在纵向上其效应略弱于磨蚀作用。  相似文献   
93.
参数未知的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黄玮  张化光  王智良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2689-2690,2707
针对一类混沌系统,研究了参数未知的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问题。基于Lyaponuv稳定理论,给出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的解析表达式。对于两个参与同步的不同结构的混沌系统,只要其维数相等且状态变量可测,就可以利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达到全局渐近同步。方法简单,无需试凑。以Lorenz系统和Lu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汽轮机调速系统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PI型模糊控制器,给出了它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它的工作机理,说明了它的优越性;并根据基于增益和相位裕度的线性PI控制器参数的整定规则,给出了模糊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公式,解决了模糊控制器的参数整定问题,使这种模糊控制器更加实用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针对呈矩形/长方体为周期的复合材料弹性力学问题,对具有高速震荡系数的弹性方程给出了一种多尺度渐进分析方法,描述了以矩形/长方体为周期的复合材料以及相关的弹性力学方程.对此种周期区域进行双尺度分析得到其计算力学性能参数的公式及相应位移场的一些理论结果,给出了基于双尺度方法来计算复合材料的多尺度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96.
潜土逆转旋耕理论模型验证及工作参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潜土逆转旋耕试验和被抛土粒流运动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对潜土逆转旋耕土粒流运动图像进行了采集、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潜土逆转旋耕抛土率的量化估算结果,探索了潜土逆转旋耕机抛土性能与其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定量验证和修正抛土率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也为潜土逆转旋耕工作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实际抛土率一般均低于理论抛土率,当用理论模型计算得到抛土率定量结果之后,再适当下降7至10个百分点,可以作为在该工况下的实际抛土率的定量描述.通过多种工况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抛土率、工作效率、功耗等因素,可以获得一组较为合适的潜土逆转旋耕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97.
采煤机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滚筒式采煤机工作参数对载荷波动和截割比能耗的影响规律,文章建立了采煤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得结论对于改进采煤极设计、完善机器工作性能和评价采煤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 ,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 ,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 ,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 ,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 ,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 ,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 ,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 ,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 ,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99.
面向5G新空口技术的LDPC码标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业务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各业务场景的典型特性给新空口(new radio,NR)的信道编码技术带来困难及挑战,信道编码方案成为通信业界及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因具备优越性能,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码被确定为5G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场景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在对5G及LDPC码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包括码设计、译码算法、速率匹配和性能评估在内的面向NR的LDPC码标准化工作研究内容。此外,对近年来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各成员机构在无线接入网层一(radio access network layer 1, RAN1)标准化工作组历次会议中提出的LDPC码编码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LDPC码标准化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0.
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2项技术将网络进行了切片划分,让用户接入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的虚拟网络切片以获得服务。为了解决切片化网络中由于用户移动性而导致的切片重新接入问题,提出了最大化网络吞吐量的用户切换机制来降低越区切换对已有网络切片的影响。该机制根据用户业务类型的QoS服务等级筛选备选接入站点的归属切片,运用贪心算法选择能为用户提供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切片接入服务,在网络切片代理的体系架构下完成切换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与功率接入、负载接入和随机接入3种切换方案的性能对比中,相关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越区用户数目和网络切片类型的增加,所提方案在保证较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切换成功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远优于其他3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