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杜甫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很注意色调的运用,他的诗本身就是五色缤纷的世界,用形象事物特有的光彩来描述人生旅途的见闻和感慨。在杜甫诗歌中,色彩又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方式,也是理想人格的有效载体。杜诗色彩的运用极富特点,有着完整的、成熟的、自成体系的用色技巧。后代诗人在用色方面大多是继承了杜甫的手法,再没有人能在体系上全面超过他。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诠赋》篇是刘勰《心雕龙》体论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本拟对刘勰追溯赋体发展史的一系列见解进行评价与阐释;对其将赋体分为“鸿裁”与“小制”两类的合理性与不足处进行揭示。通过解读,认为刘勰的赋体观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诠赋》篇的不和谐性,但刘勰对待具体的赋体作品能坚持艺术尺度已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千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于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14.
前秦政权是在后赵时期一个军事集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兴起迅速,所以立国根基并不稳固。建国伊始,君权与军事贵族的对立就比较尖锐。苻坚为伸张君权,一改苻生时期屠杀勋旧的政策。而从法治上、政治上、思想上多角度入手,抑制勋旧势力、重申君权。其中,重用异族首领的政策也是他上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导致了异族的背叛和前秦政权的瓦解。  相似文献   
15.
严复手批《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原稿本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黄兴涛教授发现严复手批《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原稿本的过程,并从现代术语学的角度,对严复当年的术语审定工作做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谭元春是竟陵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复社成员,他与江西籍的复社人士交谊最为深厚。崇祯五年,谭元春在江西与万时华、陈宏绪、陈际泰等复社成员相游处,长达两月。双方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旨趣相似,都追求清远自得的风格,并相互影响。谭元春重新研读《文选》,探讨古诗的创作。江西复社人士也受谭元春和竟陵诗学理论的影响,万时华的《诗经偶笺》运用“以意逆志”法来解读,追求“玄致”,贺贻孙的《诗筏》论“无厚”均脱胎于竟陵派。  相似文献   
17.
唐诗的解释工作历来做的人很多,而且十分深入,这也是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本文就杜甫诗若干名篇名句的评解提出讨论,归综诸说,较论异同,断以己见,供阅读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修筑铁路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周馥认为铁路与国家的富强有密切关系,并修筑了胥各庄至阎庄的运煤铁路以及津沽铁路。  相似文献   
19.
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为了探讨夔属大昌县的情况,趁大昌严明府来夔州的机会,三次约请严明府去西阁同宿。每次约请,明府都答应“能来”。可是最终一次也未到。因此杜甫写下这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叙事诗。文章分析了杜甫如此等候的原因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杜甫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很注意色调的运用,他的诗本身就是五色缤纷的世界,用形象事物特有的光彩来描述人生旅途的见闻和感慨。在杜甫诗歌中,色彩又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方式,也是理想人格的有效载体。杜诗色彩的运用极富特点,有着完整的、成熟的、自成体系的用色技巧。后代诗人在用色方面大多是继承了杜甫的手法,再没有人能在体系上全面超过他。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