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为了进一步研究非完整系统的守恒律,将积分因子方法应用于具有单面约束的非Chetaev型非完整系统,建立了寻找具有单面约束的非Chetaev型非完整系统的守恒律的一种新方法。首先寻求非完整系统存在守恒律的必要条件;其次建立系统积分因子与守恒律的关系,给出用于确定积分因子的广义Killing方程;最后得到单面非Chetaev型非完整系统的守恒律,并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积分因子方法可以研究单面非Chetaev型非完整系统的守恒律。  相似文献   
492.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与西方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差异,指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激励与约束的客体模糊、激励不相容和风险责任不对称等,并提出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行为的有效模式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逐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间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创造直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93.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模式的超媒体语义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模式约束图,对超媒体系统中的关系约束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约束检测算法;通过引入视图机制提出了结构约束的概念;通过扩充模式约束图的属性,描述了超媒体特定应用领域的计算约束,从而从整体上对与应用领域无关至特定应用领域的语义约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4.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RLV)再入段常规约束、航路点约束、倾侧角速率约束和参数不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多约束鲁棒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准平衡滑翔条件将常规约束转化为倾侧角幅值约束.其次,提出基于二分法快速迭代确定倾侧角翻转位置的航路点制导律,并将翻转速率约束转化为关...  相似文献   
495.
巨博  奚立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9):1526-1528,1532
针对目前智能维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性能退化预测等方面,而智能维护模型和策略缺乏这一现状,结合智能维护对设备接近零损坏的要求,以维护人员数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智能维护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约束理论(TOC)引入到维护策略制定中,为以上模型开发了一种基于TOC的维护策略.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模型和策略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6.
一种基于人体测量学数据误差约束的四肢皮肤变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凤  王维  李焱  贺汉根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827-4830
利用Barr以及NFFD算法实现虚拟人的四肢皮肤变形,提出了人体测量学数据的误差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满足误差精度要求的人体皮肤变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皮肤变形方法能满足人体测量学数据的误差要求,实现准确而逼真的四肢皮肤变形。  相似文献   
497.
传统配电网通过配电线路向下游负荷节点输送电能,但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配电网接入了大量分布式电源。通常这些电源通过逆变器与系统连接,如何调整逆变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输出才能更好地支持配电网运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节点处潮流测量值为基础以最优化配电网潮流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针对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该策略的控制变量是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然后将所提控制策略引入配电网机会约束的分布式的潮流方程中,采用增广拉格朗日交替方向非精确牛顿法(augmented 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nexact Newton, ALADIN)分布式求解,确保配电网的电压水平和潮流在允许范围内。算例仿真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网的电压分布,并降低配电网的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498.
文章在基于Holmstrom、Milgrom的简化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设置二级委托人的委托-代理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概率约束的多级委托-代理模型,用实际收入代替了确定性等价收入,不必知道代理人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避免了代理人的风险规避难的度量问题。最后用简单线性产出函数给予分析,推出了一些有用结论。为解决“搭便车”现象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9.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19):1653-1673
This study details the morphology of Platyallabes tihoni (Poll, ) as part of a complete revision of the anguilliform clariids. The overall body form of air‐breathing clariids ranges from fusiform to anguilliform genera (Boulenger ; Pellegrin ). Although P. tihoni has the typical extern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other elongate clariids, this study shows that it occupies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fusiform and anguilliform taxa with regards to its cranial and postcranial morphology. The main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of anguilliform species are a narrow skull roof with a high level of interdigitation between the bones, the reduced canal bone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urocranium and suspensorium via several processes, an extended tooth patch on the lower jaw, and the hypertrophied jaw muscle complex. Shared features typical for the fusiform species are a low coronoid process on the lower jaw and the posteroventral orientation of the opercular process on the hyomandibula. Platyallabes tihoni shows a series of unique features: an anterior fontanel situated entirely between the frontals, two tooth plates on the prevomer, a reduced height of the suspensorium, the absence of an anterior bony plate on the hyomandibula, a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sphenotic and pterotic, and a toothed entopterygoid. Many of these unique characters are linked to the spatial constraints associated with an extremely flattened skull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500.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估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可持续创新效率,进而通过Tobit回归研究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可持续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值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因素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创新效率影响的显著性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区域创新系统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