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67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Previous studies have evaluated acritarchs from the Balang and Pingzhai sections of the Early-Middle Cambrian Kaili Formation in east Guizhou,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critarchs in these sections have potential bi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More recently, 34 samples collected from 83m lower part of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Kaili Formation in the Jianshan section of Chuandong, Guizhou Province were prepared for palynological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se samples revealed a distinct change in the acritarch assemblages at the bed, which was approximately 46m above the bottom of the Kaili Form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boundary represented by an important alte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acritarch biostratigraphic change is somewhat higher than the boundary between Cambrian Series 2 and Series 3 based on trilobites found in the same sec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istinct change in acritarch assemblages is similar to the change in trilobite assemblages that occurs around the boundary between Cambrian Series 2 and Series 3. Therefore, acritarch biostratigraphy can provide data that can be used to define the base of Cambrian Series 3 in this region, and possibly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22.
中动结构是语言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具有主动的形式和被动的含义。文章通过分析英法两种语言的中动结构,论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同时揭示了其后的认知动因。文章还指出,其差异主要由法语中动结构的中动语素se导致,其天然的被动含义使其能产性和使用范围大大高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3.
进入 8 0年代以来 ,随着工业社会从发展期走向成熟期 ,企业的增长环境日益恶化 ,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从美国企业开始 ,西方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调整 ,放弃了广种薄收的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思想 ,转而采用回归核心业务 ,通过提高核心业务利润率实现增长的收缩战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 90年代西方企业界的主流战略思想 ,对收缩战略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剖析了 90年代各种热门管理思想在整个战略体系中的基本功能 .  相似文献   
124.
中和沉淀法Fe_3O_4的生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XRD等技术对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Fe3O4的生成条件图。并以此对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发现Fe3O4的生成过程和空气氧化法Fe3O4的生成过程截然不同。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过程随R及反应PH的不同而不同。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Fe3O4生成量的增加并使Fe3O4的生成条件区域扩大。  相似文献   
125.
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装备程度。此外 ,劳动力利用状况如何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产生影响。探讨了劳动力市场在非均衡状态下 ,利用生产函数建立模型 ,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6.
127.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新型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结、构性地位的首位性、功能性地位的先导性、经济性地位的效率性和战略性地位的制高性的“四维”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构建劳动力和住房市场均衡模型,探究了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会引起房价上涨,且第三产业的效应强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房价上涨的动力.住房价格上涨是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央政府建立"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的调控措施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政府应当重点引导产业和劳动力向中小城镇流动,促进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建设以市场自我稳定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全要素生产率现有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引入F(a)re-Primont 指数,并对其性质和分解进行了介绍.首先,以距离函数为加总函数构造出F(a)re-Primont指数,并证明该指数满足乘法完备性和传递性;其次,结合相关效率概念的经济学内涵,将F(a)re-Primont指数完全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剩余混合效率变化的乘积;最后,利用该指数对我国29个省区2001年~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0.
探讨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差异性,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1 500倍和25 000倍电镜下,对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笔石页岩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页岩中笔石、干酪根、固体沥青等有机显微组分丰富,有机质孔总体发育;但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同一有机显微组分的有机质孔发育均存在差异,个体较大的固体沥青有机质孔最为发育,干酪根有机质孔较为发育,笔石碎片有机质孔不发育。有机质孔是随着有机碳向烃类和碳质残渣转化而形成的,笔石富碳贫氢的特征导致其有机质孔不发育;不同母质来源的干酪根生烃潜力存在差异决定了其有机质孔发育存在差异;固体沥青有机质孔是在原油裂解过程中形成的,其发育程度可能主要与原油赋存的粒间孔隙空间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