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100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对24种水果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氧化还原特性、对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O_2~-消除量和自由基综合消除活性均与果蔬的氧化还原当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与相关(p<0.01),与糖、蛋白质含量间有显著的同归关系,而与果蔬的电势电位、V_c及B族维生素含量等无相关性(ρ>0.05)。说明新鲜果蔬所含营养成分的综合还原特性是其具有防衰保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84.
氯硅烷改性沸石比表面积及酸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有机硅化合物Si(CH3)4-nCln(n=1,2,3,4)对NaY沸石进行改性处理,发现改性样品的比表面积有所减小,并且随着有机硅化合物中CH3数目增多,样品比表面积的减少愈甚,吡啶热脱附(PTD)的结果表明沸石表面的H^+与Na^+同时成为吡啶的吸附中心,因此,用PTD法测定含Na^+法测定含Na^+沸石的质子酸量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85.
红外激光诱导Mn2(CO)10的热分解沉积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6.
87.
以VB为工具开发了复杂配位平衡处理程序.该程序提供了配位-氧化还原平衡计算、配位-沉淀溶解平衡计算、配位反应方向判断和配位平衡中配离子浓度、副反应系数计算,以及配合物稳定常数、标准电极电势、溶度积和酸常数查询等功能.程序中还设计了ActiveX自动化功能调用MATLAB绘制图形的功能,可以利用MATLAB绘制相关图形.  相似文献   
88.
人造板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容积为0.0275m^3的环境气候箱对使用不同胶黏剂的麦秸刨花板、杨木刨花板以及添加了水溶性防腐剂硼酸铜的麦秸刨花板、杨木刨花板等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气体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人造板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分析了刨花板有机挥发物的种类和浓度,通过22d浓度衰减试验分析了麦秸板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原料、胶黏剂和防腐剂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装载度和换气量)下,麦秸板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符合动态的气体散发规律。  相似文献   
89.
生物活性物质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致化学发光是通过电极上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发光,因此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是在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不但保留了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固有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所发生的化学发光反应易于控制;方法更灵敏,更具有选择性;可以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扩大了化学发光方法可检测的范围;更易于与现代分离技术联用。生物体中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电活性,因此用现代电化学技术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生物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浓度很低,并且成分复杂,因此分离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非常困难。由于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无疑是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强有力工具,如果它能与HPLC、CE及FIA等现代分离技术相结合,将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0.
以硼酸缓冲溶液和氨水缓冲溶液的混合溶液为底液,使用示差脉冲法(DP)、方波法(SqW)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Mn(CHZ)3](ClO4)2的极谱伏安行为(CHZ:碳酰肼)。实验结果表明,[Mn(CHZ)3](ClO4)2在电极表面具有吸附性,在DP和SqW方法中峰电位与pH值呈线性关系;而在CV法中峰电位则不受pH值的影响。极谱伏安法适合于该配合物的检测,并且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