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微波处理延长肉干制品可贮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微波处理对肉干制品可贮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波处理具有显著的灭菌防腐作用 ,有益于改善产品可贮性 ,而其灭菌防腐效果取决于产品包装方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2.
黄土高原山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退耕还林后,覆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典型覆被类型的山区土地开展了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变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随季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相同季节不同的覆被类型对降水入渗及土壤水运动也有极大影响,且对土壤水分有效性有显著影响.植树造林有利于林地0~3m土壤水的补给,但仍会出现土壤干层,且下部土壤水的补给明显受到该干层的影响.覆被类型不同,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不同,当土壤水分改变后,又反作用于植被.土壤水与植被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而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探讨用芝麻粕制做面条的可行性,分析了芝麻粕添加量对面条的烹调损失率、弯曲度、熟断条率、色泽、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少量添加芝麻粕对面条的烹调损失率、弯曲度、熟断条率、色泽影响较小,但大量添加芝麻粕会导致面条的烹调损失率升高,弯曲度降低,熟断条率增加,色泽、适口性及表观状态变差,而添加芝麻粕对面条的抗切断性和滋味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4.
晋中市干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晋中市以红枣、核桃、仁用杏为主的干果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就近几年来干果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的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低盐即食虾皮中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方法.样品粉碎经三氯乙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衍生并用甲苯净化提取,然后采用乙腈和水梯度洗脱,254 nm紫外检测.结果表明,内标法的线性范围是0.0005~0.2 g/L,回收率为84% ~...  相似文献   
137.
昆虫标本是研究昆虫遗传变异的重要资源,在昆虫起源与进化和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造成多年保存的昆虫标本DNA降解的原因,以及昆虫标本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8.
由自动剔面机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剔面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本文对自动剔面机的进面系统、传动系统、出面系统三部分结构的设计及其原理作详细阐述.采用渐开线式进面轮的设计,是该样机的创新特色.样机的现场运行表明该剔面机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139.
采用实验计划法,研究方便面碘呈色度(IOD)与盐水添加量、辅料淀粉、面粉温度、环境温度、面条表面含水量、不同吸水率面粉的关系,从而能够科学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40.
Noodles are a global food, but the periods when and places where they were made and originated, as well as their ingredients and the cooking methods used to manu- facture them, have remained contentious. In the 2005 edi- tion of the journal Nature, we wrote a summary of the millet noodle specimens found in the Late Neolithic Qijia cultural stratum of the Lajia archaeological site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However, how the ancient people made millet noodle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mains of noodles found within an earthenware bowl at the Lajia "noodle house" in terms of their plant composition including phytoliths, starch and biomarkers. It provides evidence of how people used millet 4,000 years ago and, most specifically, of the principal methods used for producing millet-based noodles. Further, we show how we used traditional hele tools to make hele millet noodles, 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gelatinized hydrogel-forming method, to simulate morphology con- sistent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form of the unearthed millet noodl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new evi- dence and new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historic human di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