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9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451.
以渤海湾驴驹河站位点10 m等深海水及底泥为样本,水样经滤膜过滤富集培养,底泥经稀释分离后,对孢子进行反复划线分离,筛除相同菌落后,共得到7个不同菌株,编号为BH01~07.经鉴定,分别为木霉属(Trichoderma Pers.ex Fr.)2种,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3种,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2种.首次阐明了渤海湾驴驹河水域海洋真菌分布的主要类群,其中,皱褶青霉(Penicillium rugulosum)系的两个菌株以及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Wilh.)为渤海湾水域初次报道的真菌种类.  相似文献   
452.
8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8种蕨类植物中提取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多糖对8种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种蕨类中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蕨类多糖的抑菌效果良好,浓度为500g/L时的抑菌圈直径在15~48mm间,蕨类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在5~15g/L范围.  相似文献   
453.
2种捕食线虫真菌大量原生质体的快速制备与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培养基、菌龄、溶壁酶、配制酶液的缓冲溶液和酶解条件等重要因素对2种捕食线虫真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采用优化后的制备条件,用较低质量浓度的酶液(5mg/mL纤维素酶,5mg/mL蜗牛酶),在短时间内(5h)蠕虫节丛孢(Arthrobotrys vermicola)原生质体得率可达0.5×107~1.0×107mL-1,球状单顶孢(Monacrosporium sphaeroides)原生质体得率为0.8×107~1.5×107mL-1.原生质体的再生除了受到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的影响,还与再生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有很大关系.另外还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454.
水稻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颉抗病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广东省番禺和五山两地种植的水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水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镰刀菌Fusarium spp..同一地区从感病品种和生长不良水稻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种类相对丰富.水稻根和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的种类有差异,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根部,一些内生真菌的分布呈现出器官特异性.通过平板颉抗试验,发现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有4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水稻病原菌活性,其中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比例最大.一些内生真菌的抗病原菌活性与产生铁载体有关.  相似文献   
455.
当今世界菌物的多相分类将促使菌物分类趋向于自然,对菌物的形态分类、电镜技术分类、色谱分类、数值分类、化学分类与分子分类作了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56.
灵芝真菌发酵胞外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灵芝胞外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摇瓶中考察了灵芝真菌发酵菌丝体生长、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合成的动态过程。在培养168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8g/L(干重),培养216h时,胞外多糖达到最高浓度1.24g/L,EPS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大致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胞外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对灵芝真菌发酵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高于0.59g/L时,EPS的产生受到明显抑制,其趋势是随着培养基中同源灵芝胞外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高于2.34g/L时,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完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57.
本文主要就应用遗传学规律揭示和控制虫生真菌菌种退化,培育毒力高的生产菌株以及利用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和DNA重组技术改良菌株,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58.
在1998-2000年期间在中国香港和云南省昆明市共发现了11种小花口壳属种类:风梨小花口壳(Anthostomerlla bromeliaceae),文菜小花口壳(A.bruneiensis),南非小花口壳(A.cffraiae),致病小花口壳(A.contaninans),被毛小花口壳(A.flagellariae),异型小花口壳(A.irregularispora),长孢小花口壳(A.longa),棕竹小花口壳(A.raphiae),瑞氏小花口壳(A.rehmii),竹生小花口壳(A.sepelibilis)和单列小花口壳(A.uniseriata)。其中有3种为香港新记录种:凤梨小花口壳(Anthostomella bromeliaceae),文菜小花口壳(A.bruneiensis),南非小花口壳(A.caffraiae)。  相似文献   
459.
选取15个形态学特征,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VA菌根真菌的进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VA菌根真菌的6个属可以聚为两大类群,无梗孢囊霉属(Acaulospora)和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是分化较早,两者平行进化的一个类群;球囊霉属(Glomus),硬囊霉属(Sclerocysti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ospora)是起源于一个象球囊霉(Glomuslike)的共同祖先的另一个类群,在这个类群中,球囊霉属与硬囊霉属之间的分化较晚,亲缘关系较近,巨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是平行进化的  相似文献   
460.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和聚乙二醇浓缩,从两株串珠镰孢菌的菌丝滤液中制备了木聚糖酶,测定了该酶部分动力学性质,并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黑曲霉木聚糖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