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72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23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网络拓扑图多级分割塌缩阶段算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拓扑图上的宏观异常预警可视化显示需要,分析了当前图的多级划分算法.算法分为图塌缩、初始划分和多级优化三个阶段.在多级分割算法的图塌缩阶段,提出改进算法———KV算法和VC算法.实验验证改进后算法在运行时间、恢复时间和分割边数上均优于传统算法.改进塌缩KV算法在分割边数上平均提高了4.6%,在运行时间上提高了12%,而VC算法降低了KV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42.
针对高维多目标优化中Pareto非劣候选解所占比例很大,常用的先考虑收敛性再考虑分布性的多目标进化算法面临选择压力衰减的问题,提出一种先考虑分布性再考虑收敛性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基于目标空间分区的稳态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SS-OSP).该算法先采用目标空间分区策略将种群按照权重向量分为多个子空间,在每个子空间中按照分解方法中的聚合函数选择个体;然后,考虑到常规的PBI聚合函数的罚参数在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的情况,提出一种自适应PBI聚合函数;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其他三种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分布性.  相似文献   
43.
黔西县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根据贵州省黔西县马鬃岭井田普查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1~B5,通过该区标志层B1~B5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煤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4.
针对异常检测算法速度慢、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异常概率排序提取异常点的算法(OAP).由于异常点相对正常点更容易通过对数据空间的均匀分割而孤立出来,所以OAP通过数据点在均匀N叉分割树中的孤立深度估算异常概率的大小,从而得到异常概率的排序,最终构造由k个异常概率最大的点组成的列表,列表中的数据就是所求的...  相似文献   
45.
一种基于DIS/HLA仿真的空对地作战效果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对地作战效果的分析与评估,是空防对抗仿真训练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和难点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 IS/HLA仿真的、将空中进攻过程划分为若干赋权子阶段的空对地作战效果评估方法,可实现航空兵对地整体作战效果与对不同地面目标作战效果的评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用于电力系统短期优化控制的日负荷曲线最优划分的方差最小化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Hooke-Jeeves直接优化法的寻优策略.最优时段划分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控制的实用化提供了基础.算例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最优划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IP(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芯核)的仿真和硬件验证是IP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文中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开发了一个IP仿真验证平台,并使用PCI(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来测试IP.用户只要将自已设计的IP插入所开发的仿真验证平台,就可以方便地对IP进行测试.文中还对所设计的平台进行了软件仿真,以验证其功能,并在载有Xilinx Spartan-3 600E FPGA的PCI插卡上进行上板调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FPGA的IP仿真验证平台可以对IP进行有效的仿真和验证,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讨论双大Reynolds数问题,首先将解析解分解为光滑部分和奇性部分,对这两部分都做了上界估计;然后将解析解进行2阶渐近展开;最后提出混合算法.混合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引入过渡点将区域分为粗网格区域和细网格区域,在这些网格区域采用等步长.在细网格区域采用有限元法,在粗网格区域采用迎风差分格式.混合算法结合了渐近解、数值解和BVT法的优势,是一个实用、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49.
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的障碍物附近目标不可达、存在局部极小点和振荡的问题对势场函数进行分析和改进,以保证目标点为势场的全局最小点。在动态势场中,引入是否陷入局部极小点的判断机制,并结合一种“沿目标方向90°移动”的方法来跳出局部极小点,实现多无人机编队的路径规划、协同避障和防碰撞。利用回归搜索法来对路径进一步优化。MATLAB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人工势场法的不足,提高了人工势场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
In 1985, more than thirty geomorphologists, planetary scientists, and remote sensing specialists gathered at a conference center in Oracle, Arizona, to discuss an emerging area of research that they called “mega-geomorphology.” Building on a conference of the same name held in London in 1981, they argued that new techniqu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sights emerging from the study of extraterrestrial planets had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geomorphology to broaden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ope. This new approach was, however, neither unproblematic nor uncontested. In the discussions around mega-geomorpholog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1980s, the perceived conflict between the use of remote-sensing techniques to observe phenomena on vast spatial scales, on one hand, and the disciplinary centrality of fieldwork and field experience to geomorphology, on the other, was a recurrent theme. In response, mega-geomorphologists attempted to re-situate fieldwork and re-narrate disciplinary histories in such a way as to make remote sensing and planetary science not only compatible with geomorphological traditions but also means of revitalizing them. Only partially successful, these attempts reveal that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a planetary perspective in geomorphology, as in other earth sciences, was neither straightforward nor inevitable. They also show how the field and fieldwork could remain central to geomorphology while also being extensively revised in light of new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