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本文通过纯弯曲疲劳试验,测定了T10钢脱碳渗硼,一般渗硼和未渗硼试样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T10钢脱碳渗硼试样的疲劳强度最高,过负荷持久值最大,可见T10钢脱碳渗硼优于一般渗硼。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断口形貌,发现脱碳渗硼试样疲劳断口显示大量相之间二次裂纹,这对主裂纹的扩展起到缓冲作用,使疲劳寿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2.
根据现有的疲劳理论及Miner理论,定义了能反映影响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的应力循环的一次循环的疲劳损伤量δ和零件的疲劳损伤累积强度K,建立了一种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新表达方法。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常规疲劳计算,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一种新型的无节点板钢屋架的节点疲劳性能进行研讨。通过8榀钢桁架试件的静力和疲劳试验,给出了保证率为97.7%的△δ-N疲劳寿命曲线,从而为这种钢屋架节点的疲劳验算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64.
尖嘴钳夹是某些机械手上的一个关键零件,使用寿命很短.本文通过失效分析,查明其疲劳断裂的原因是预变形时在钳夹臂的内侧表面留下了+(30-50)公斤力/毫米~2的拉伸残余应力.提出五个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20CrMnTi钢钳夹经薄层渗碳或单面渗碳后,再经分级加力预变形,可在钳夹臂的危险截面处获得-(15-20)公斤力/毫米~2的压缩残余应力,使用寿命提高到500万次以上尚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5.
耐热钢的概率疲劳损伤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熊先仁  马兆纬 《江西科学》1998,16(4):211-219
针对火电厂常用耐热钢发生疲劳损伤问题时的三个主要宏观特征,即损伤性、概率统计性和损伤局部性,建立起能够全面描述疲劳问题的概率疲劳损伤力学理论与方法.首先,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建立的连续损伤力学,研究了疲劳问题的特征性体积单元RVE(RepresentativeVolumeElement);其次,应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了概率性体积单元PVE(ProbabilisticVolumeElement);最后,根据耐热钢疲劳失效首先是在最薄弱的环节处产生和上述各特征性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造成疲劳损伤总是局部性的突出特性,进一步采用数理统计学中最薄弱环节理论,并引入表现各单元间相互影响的局部性算子来推求基于PVE单元的概率描述的耐热钢疲劳损伤场.从而建立起描述耐热钢的概率疲劳损伤特性的循环应力应变场、PVE单元体表达和概率特性估算的基本表达式.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更加合理且具有很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66.
对热喷熔层超塑性扩散焊接后的冷、热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超塑性扩散焊接可以促进涂层和基材元素间的相互扩散,从而提高了界面的接合强度和抗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7.
本在应力控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pH值和预腐蚀时间对LY12CZ铝合金带有涂层的铆接连接件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疲劳(CF)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温度,降低pH值和延长预腐蚀时间,均会缩短连接件的腐蚀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8.
宫和平 《科技信息》2010,(1):207-208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的十三名高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疲劳恢复的特定方法,并对运动员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反应时进行测量统计、比较,得出采用人工按摩、温水洗浴、营养补充、充足睡眠、药物和心理学措施后的疲劳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研究进行综述,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的传统构架之下,对其手段和方法作了新的归类和注解,以更好服务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性疲劳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9.
两级复合载荷下铝合金疲劳寿命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低周或低高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广泛存在于飞机发动机等结构中。基于多机制损伤耦合模型,分别建立了高低周、低高周两级加载下金属疲劳寿命预估模型。通过LY12CZ铝合金两级加载疲劳试验对提出的低高周复合疲劳寿命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将其与Miner线性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低高周复合疲劳寿命预估模型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0.
草原公路具有景观单调,行车视距大,平、纵曲线设置不合理,交通流量小等特征,易引起驾驶疲劳,诱发交通事故。选取草原公路进行模拟驾驶,应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12名司机4 h模拟驾驶过程中的脑电(EEG)数据,探寻模拟驾驶条件下驾驶过程中EEG相关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β波及(α+θ)/β这两项指标能较好地反应司机脑电的变化过程;当行驶到20 min时,驾驶疲劳第一次出现;当行驶到60 min时疲劳第二次出现;当行驶到90 min时疲劳第三次出现,当行驶到120 min时疲劳第四次出现;男司机行驶到170 min时和女司机行驶到160 min时驾驶疲劳增加明显,此时,司机应停止驾驶任务,进行调整休息;男、女司机的驾驶疲劳具有累计效应,且驾驶疲劳的累计变化量与驾驶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