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7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48篇
教育与普及   1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49篇
综合类   452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由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和徐州南林木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全意杨LVS复合材料研制开发”,于2006年4月28日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22.
对Al2O3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与K2TiO13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金属界面区域点阵位移场进行CBED研究,并对其进行电子衍射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表面驰豫效应对晶须/铝界面法线方向上位移分量大小的分布影响显著,而对界面切线方向上位移分量的影响很小。这一结果对于解决CBED法测量界面应变场时遇到的表面驰豫效应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3.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碳纳米管的空间取向分布特征,建立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模型。根据Maxwell理论,推导出了计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简单公式。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在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中观察到的热导率异常增加现象,还可以用来分析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渗流性质,而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别考察了分散法和TEOS水解法制备硅溶胶的条件,系统研究了影响硅溶胶ζ电位的因素,获得了正电硅溶胶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W型钢带的结构和材料的改进,设计出复合材料π型带,并与W型钢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比较,得出了复合材料π型带优于w型钢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27.
为了提高NiAl合金强度,改善NiAl合金塑性,在制备NiAl复合材料时,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在NiAl合金中加入增强剂,如陶瓷或金属颗粒、晶须、短纤维和长纤维等制成复合材料,以不同的增强剂为基础总结了NiAl基复合材料研究在制备、结构、性能及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8.
FRP特种航空集装箱夹层板力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FRP复合材料航空集装箱,以代替原有的钢质及铝合金集装箱,同时为进一步减轻集装箱质量,采用夹层结构设计集装箱各面板;运用复合材料经典层合理论,结合基尔霍夫(Kirchhoff G)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对复合材料夹层板进行力学行为分析,得到夹层板的弯曲控制方程,并用莱维(Levy M)矩形板单三角级数解法进行数值求解,进而得到夹层板在给定条件下的弯曲挠度,从而提供了集装箱夹层板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9.
30.
对外贴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求解问题,ACI440F规范及我国CECS146:2003规程都给出了相应的求解公式,但均为验算形式.这在面向设计,即计算给定目标承载力下的FRP用量时,并不方便.针对矩形截面形式,通过引入原构件配筋特征参数和FRP配筋特征参数,推导出量纲-形式的弯矩增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给出显式求解FRP用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定义截面形状系数,将这一显式求解方法推广至T形及更为一般性的截面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