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9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江西丘陵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模式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江西丘陵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条件和历史背景,归纳总结了江西丘陵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模式模型及其主要思想和方法,最后提出了文中模式模型今后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2.
评述了有关后进地区区域开发理论模型,提出了后进地区区域经济开发的理论思路;研究认清地区所处的经济梯度,在大力进行工业增长及建设中,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扩张,不断跃上经济新台阶;据此理论思路,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83.
Kantorovich不等式的再拓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Kantorovich不等式的推广再行拓广,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相应的下界。  相似文献   
84.
杨贤江在并不长的理论研究生涯中,形成了“全人生指导”、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等对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有深远理论贡献的成就,这诸多成就的取得是与杨贤江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坚持的教育创新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达·芬奇"镜子说"的分析,揭示了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深刻内涵。"镜子说"完美地表达了艺术和现实之 间的关系。根据此种理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应该永远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相似文献   
86.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在新国际国内环境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7.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论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88.
钱文彬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16-19,23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在文学美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味”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范畴,经过众多文论家的阐发,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味论。诗味论与接受美学在关注读者与文本上存在着相通或相似之处,将两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助于在对我国优秀的古典美学资料进行开发整理的同时,加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进而促进当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89.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esentation of boundary judgments in the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highlights a general result: that the activity of bounding has been,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considered as an epistemological issue. By arguing that knowledge is not produced singularly by bounding, the paper informs this general result. This, in turn, informs other results, which have emerged in current understanding.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argues (a) the reason why knowledge indeed never attains the status of "objective or right" knowledge, (b) how critique is dependent on some positing of knowledge, and (c) the exact place where critique is actioned. von Bertalanffy's attempted systems epistemology is considered at length because it explains and informs the epistemological conclusions seen to have been drawn in the current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von Bertalanffy's attempt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especially Sartre's understanding of it. This requir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conclusions stem from von Bertalanffy, the paper reconsiders the status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in Critical Systems Thinking.  相似文献   
90.
元代史学家揭傒斯的历史学说包括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有唯物主义思想但不彻底;奉行"不敢必平天"而"志于道"的命运观;坚持"变化消息,与时皆极"的发展现.在历史编纂理论方面,重视历史垂训功能;谨守直笔书法;致力于史意;首倡史家之心术.揭氏理应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