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1年生桉树广林9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MDA及SOD四季的变化情况,分析季节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桉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顺序是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游离脯氨酸含量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可溶性糖含量顺序是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活性氧失衡主要体现在冬季,表现为SOD活性水平较低;MDA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该三类指标的季节变化为:MDA含量在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秋无显著差异,夏季最低;SOD活性最高是夏季,其他3个季节较低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目的】花粉污染会影响林木种子园种子的基因纯度和遗传结构,通过研究掌握粗皮桉高世代种子园的花粉污染特点以及对重要性状的影响,为桉树等外来树种的种质资源保存、长期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作为外来树种经4个引种地点改良的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167个家系为遗传材料,以叶片形态为判别性状,分析了1.5~2.0年生试验林的花粉污染率、污染分布、污染对生长及开花物候等的影响。【结果】①4个地点的粗皮桉群体受到不同程度的花粉污染,地点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污染率为18.75%~35.50%;92.81%的家系受到花粉污染,家系间的污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②花粉污染对粗皮桉的叶形态影响极显著(P<0.01),主要使叶色变浅、叶形变窄、叶面革质变薄,但对叶的朝向没有显著影响;叶形态特征性状大多在地点间差异显著。③花粉污染未对材积生长、开花物候产生显著影响,但健康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降低幅度为4.74%。【结论】第二世代粗皮桉受到中等水平的花粉污染,花粉污染对粗皮桉叶形态、抗病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来源遗传材料的花粉污染特征差异,可在粗皮桉种质资源保存和深入改良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桉黄生肌止痒软膏对大白鼠烫伤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Wistar大白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50±50)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深Ⅱ度烫伤模型.75%桉黄生肌止痒软膏组、50%桉黄生肌止痒软膏组、25%桉黄生肌止痒软膏组、磺胺嘧啶银组、凡士林对照组.结果 75%,50%桉黄生肌止痒软膏组,21 d后,创面愈合且有皮肤附属器再生,其疗效与磺胺嘧啶银组无差异(P>0.05);25%桉黄生肌止痒软膏组21 d后,创面Ⅱ期愈合,缺乏皮肤附属器,其疗效不及磺胺嘧啶银组(P<0.05);凡士林组21 d后创面愈合情况差.结论 桉黄生肌止痒软膏除具有生肌止痒的功效外,抗炎消菌作用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4.
基于云计算网络基础架构,设计并实施了针对高校实验室的云计算教育平台.相对于目前常见的高校实验室平台而言,该平台能有效地降低配置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加数据安全性.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操作系统选择与优化、虚拟机的资源动态分配及优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5.
外来引种桉树的开发利用和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外来引种桉树作为我国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开发利用及生态问题展开论述.桉树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生长迅速,用途广泛,很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桉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分析桉树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其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8.
高璇  屈恋  赖芳  马丽 《广西科学》2017,24(4):396-400
【目的】利用GC-MS对窿缘桉叶、果实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窿缘桉叶、果实中提取挥发油,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水溶性挥发组分。【结果】窿缘桉叶得油率为0.95%(以鲜质量计),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素(38.82%)、α-蒎烯(13.52%)和对伞花烃(12.04%);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物质为(1R,2R,3S,5R)-(-)-2,3-蒎烷二醇(14.75%)。果实得油率小于叶,为0.52%(以鲜质量计)。果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3.07%),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为α-松油醇(25.33%)。【结论】窿缘桉果实挥发油的油相成分中含有大量石竹烯,作为药物原料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59.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地区开阔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其种类组成较为简单,调查的4.8公顷样地中树木层只有18种。隶属于4属4科,树木个体90%为桉树;灌木层有32种19属13科;草本层有95种20属10科。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三层:树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一些林段只有二层(缺灌木层),或四层(增多小树层)。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集群分布。非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则多为随机分布格局。种间联结现象较弱,除少数种对外,联结系数低或没有联结。种间生态位的重叠值低,反映了诸多种群的独立分布特征。在其组织结构水平上,除草本层外。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均较低。反映群落的优势种明显,为种多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