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2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5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nanostructured 4–8 mol% Gd_2O_3-4.5 mol% Y_2O_3-ZrO_2(4–8 mol% Gd YSZ) coatings were developed by the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lasmasprayed 4–8 mol% Gd YSZ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ic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sprayed coatings were consisted of melted zones, nano-zones, splats, nano-pores,high-volume spheroidal pores and micro-cracks. The porosity of the 4, 6 and 8 mol% Gd YSZ coatings was about 9.3%, 11.7% and 13.3%, respectivel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ddition of gadolinia to the nano-YSZ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YSZ.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d YSZ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d_2O_3 addition.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Gd_2O_3,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in oxygen vacancies, lattice distortion and porosity.  相似文献   
952.
为了解决常规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存在的加砂及泵注程序复杂、纤维要求高等问题,提出支撑剂在裂缝中实现不连续充填的新方法,应用可视化裂缝模拟装置开展新型支撑剂铺置的室内试验,同时运用标准API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分析新型铺置方式下的裂缝导流能力。结果表明:新型支撑剂铺置方式可实现不连续充填,且形成的充填层导流能力在低压(5 MPa)及高压(60 MPa)下均有优于常规支撑剂连续铺置时的表现;一定范围内增大溶解性支撑剂比例和粒径可以形成更高的通道率;影响新型不连续充填层导流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通道收缩、支撑剂间的压实和支撑剂破碎,当闭合压力较低时,通道的收缩及支撑剂间的压实起主导作用,当闭合压力较高时,支撑剂破碎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3.
清洁压裂液导流能力伤害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克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723-2725
清洁压裂液作为一种新型压裂液体系,具有清洁、低污染、破胶彻底、残渣少、压后退排率高等特点,在特低渗储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比常规瓜胶压裂液、低伤害压裂液和清洁压裂液的压裂充填裂缝导流能力伤害实验,定量分析不同压裂液体乐对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率,从而可以直观评价清洁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特点,为清洁压裂液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4.
机械筛管是防砂井井下防砂管柱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类型和性能决定了挡砂效果和油井防砂后产能以及总体服务期限。春光油田白垩系储层为疏松砂岩易出砂储层,为了选择合适的机械防砂筛管类型,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挡砂介质性能评价径向流驱替实验装置,模拟春光油田地层砂和生产条件,对割缝筛管、复合精密筛管、绕丝筛管、金属棉滤砂管等四种类型的筛管样品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根据动态实验数据,研究提出了筛管的流通性能、挡砂性能及其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系统地评价了四种筛管的流通性能、挡砂性能并得到了具体的量化评价指标。实验综合对比表明,对于春光油田白垩系储层,割缝筛管的挡砂性能和流通性能均较低;金属棉滤砂管的挡砂性能最好但堵塞后的流通性能较差;绕丝筛管的两项指标均衡但总体偏低;复合精密筛管的两项指标相对均衡并均比较高,推荐作为春光白垩系储层首选的机械防砂筛管类型。  相似文献   
955.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酸液注入方式、压裂裂缝开度与酸蚀蚓孔形态等直接影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以奥陶系岩下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目标,在建立裂缝开度表征方法基础上,开展不同酸液体系、不同注酸方式、不同裂缝开度及不同缝面形态对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明确影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主体酸加入稠化、清洁剂后对溶蚀率与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影响不大;单一注酸与交替注酸方式对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影响较小,但对残酸返排影响较大,交替注酸方式可降低返排压力70%;裂缝开度越大,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越大,但提高导流能力倍数越小;裂缝开度>12μm易形成“窜流”酸蚀蚓孔,利于酸蚀通道建立;微裂缝开度与裂缝发育联通是影响酸蚀蚓孔与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次之为微孔发育与联通与储层矿物分布形态。综合酸压工艺推荐先压裂、后酸化、交替注酸的方式。  相似文献   
956.
 以水性环氧富锌涂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其中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角和超细石墨粉混合物来改性变压器防腐涂层导热性能。通过瞬态板式热源法、红外热像仪、热阻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传统溶剂型涂层、水性环氧富锌涂层以及改性高导热涂层的导热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改性高导热涂层的热阻最小(2.51℃/W),导热系数最高(1.3450 W/(m·K)),表明其导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溶剂型涂层(4.57℃/W)和水性环氧富锌涂层(4.28℃/W)。改性高导热涂料导热性能的提高主要与其导热方式的优化和涂层致密性的提高有关。传统溶剂型涂料主要以声子形式进行热量传递。向水性环氧富锌涂料加入高导热填料后,一方面形成了以弹道-扩散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方式;另一方面添加的高导热物质在涂层中填充在孔隙和裂纹位置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涂层的致密度,构建了变压器金属和外部环境的热量传递通道,因而使得涂料导热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变压器温升模拟实验表明研制的新型高导热环保涂层可降低变压器油顶层温升1.67 K。  相似文献   
957.
对不同温度下退火的CdS多晶薄膜测量了暗电导率σd和暗电导-温度关系,发现未退火CdS的暗电导率为10-5Ω-1cm-1,经退火后σd增加,在200℃退火σd有极大值.退火后电导激活能Ea减小  相似文献   
958.
从分形结构出发,讨论了薄材料粗糙表面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材料粗糙性引起的样品有效厚度的变化,并对现有理论进行了修正,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59.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机CAD设计方法─—基于社经网络的设计专家系统,使专家设计系统中出现的知识获取与推理过程的匹配冲突等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60.
本文提出了一种推导气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