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4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31.
为了开发LED信息显示屏系统,对LED单行显示屏下位机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EDA软件PRO-TEUS建立了基于51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同时在KEIL环境下编写了相应的单片机通信和控制程序。经PROTEUS与KEIL的联合仿真和调试,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开发出了包含从上位机接收字符信息并储存在下位机存储器中的串口通信部分和从存储器读出字符信息并显示的显示控制部分的显示屏下位机系统。  相似文献   
23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引入EDA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科研机会少,工程实践能力差的情况,分析了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智能抢答器系统的设计为例,引入EDA技术对传统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首先用原理图输入方法设计了智能抢答器系统并给出了模块划分方案,然后用硬件描述语言的方法实现了该系统。通过需求分析、功能划分、模块设计、仿真综合、下载调试等过程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3.
传统计算机硬件类实验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导致硬件实验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随着EDA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优势和特点为解决目前高校在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措施。文中提出了将EDA技术融合到计算机硬件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EDA技术的优势,缓解现有硬件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学生实验需求的现状;可开设创新型、综合型实验,培养创新人才;"软硬兼施",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34.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FPGA设计成为当今硬件设计首选方案之一,论述了FPGA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本课程建设过程的详细改革方案与举措。  相似文献   
235.
通过对Multsim软件特点的描述,着重阐述了将Multsim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方法,应用后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形成了一种以应用技术推进理论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36.
EDA的开发和应用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EDA实验室功能的发掘和完善,并举例说明了EDA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37.
独立学院《EDA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通过进行《EDA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途径。详细介绍了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的教学流程和课程进行过程各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8.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的分量很重。该文结合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特色专业"的成功经验,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平台搭建等角度对该课的实验教学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使该课程开出特色,突出实用性,成为学生实实在在的"饭碗"课程。  相似文献   
239.
介绍EDA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以MAX pIusII开发系统为平台,以高密度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为设计载体,采用层次化的的设计方法,用图形输入方式和文本输入方式,设计一个交通信号控制电路,并通过仿真实现预定目的,从中可体现出实践技能中硬件设计向软件化方向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0.
EWB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对EWB在《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EWB在短时间内对《电子技术》中的电路进行仿真,完成某具体电路调试和模拟分析,并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人选用了逐次逼近ADC进行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