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含钛高炉渣中含有20%~30%的TiO_2,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二次资源,但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氧化物还原难度大,硅钛难分离,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热力学理论基础,采用真空碳热还原联合酸浸工艺处理含钛高炉渣制备TiC。结果表明:真空有助于钛氧化物彻底还原,可实现渣中硅钛彻底分离,减少酸耗量,降低二次污染。真空碳热还原联合酸浸工艺处理含钛高炉渣(TiO_2含量23%左右)制备TiC的最佳条件为:炉渣粒度200目,还原温度1 673K,渣碳质量比100∶38。  相似文献   
82.
通过在高炉渣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尾矿作为改性剂,研究了改性熔渣的凝固行为和黏度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熔渣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采用熔体物性测定仪研究了熔渣在1 200℃到1 475℃的黏度.结果表明:配加尾矿后,熔渣的酸度系数(Mk)达到1.2~1.8时,熔渣凝固后呈现非晶/玻璃质的特征;显微结构除Mk=1.8以外,均为致密均匀的结构.此外,熔渣成纤适宜的温度区间显著增大,尾矿适宜的配比为16.98%~34.18%.  相似文献   
83.
以KOH为改性剂,利用渣碱共熔反应对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地将炉渣中Ti元素从原来的重钛酸镁选择性地富集到偏钛酸钾中,同时渣中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铝酸盐和硅酸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共熔反应中煅烧温度、渣碱比(含钛电炉熔分渣的质量与KOH质量之比)、保温时间等对Ti元素迁移富集和镁铝尖晶石转化的影响.当渣碱比为1:2.1、煅烧温度700℃及保温时间1 h时,生成的偏钛酸钾衍射峰达到最强,镁铝尖晶石的衍射峰最弱,有效地实现了Ti元素的选择性富集及镁铝尖晶石的物相转化.实验证实了较高K/Ti比( K2 O与TiO2的摩尔比)是生成偏钛酸钾的主要原因.以最佳碱熔条件下得到的共熔渣为原料,经过后续处理,在850℃的条件下合成了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相似文献   
84.
胡玉芬 《山东科学》2015,28(1):97-101
针对钢渣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本文通过钢渣免烧砖碳化试验,从钢渣粒度、碳化时间、CO2气体压力、物料水分和成型压力5个方面探讨了钢渣免烧砖中钢渣碳化的影响因素。在试验范围内,这5个因素对碳化增重量和试块强度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影响趋势不尽相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钢渣碳化后形成了大量细棒状的Ca CO3晶体。碳化后试块压蒸安定性合格,抗压强度≥15 MPa。对钢渣进行碳化制作免烧砖,能充分利用钢渣,吸收温室气体CO2,节约能源和养护时间,是钢渣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5.
利用钢渣粉替换部分复合硅酸盐水泥从而改良海相软土,可将钢渣变废为宝并解决钢渣堆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钢渣粉活性低、凝结速度慢和早期强度低等缺点造成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不广泛。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硅灰改良钢渣粉固化海相软土;并与未掺入硅灰的海相软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硅灰的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UCS)有明显提高。当硅灰掺量在1.5%~2.5%之间时,强度变化最为灵敏,表明硅灰可有效改良钢渣-水泥软土力学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发现不同硅灰掺量下,反应物的物相变化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相吻合。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和能谱测试,分析了固化土的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粉煤灰基地聚物胶凝材料的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对C类粉煤灰分别掺入少量(质量分数小于17%)偏高岭土和矿渣粉后,进行了两种地聚物胶砂试块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与相同配比、相同制作养护条件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胶砂试块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粉煤灰(C类)地聚物胶凝材料强度低于P.O 42.5水泥;当外掺料质量分数大于17%时,粉煤灰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强度超过同龄期(14 d)的水泥;掺入矿渣粉的粉煤灰基地聚物抗压强度高于掺入等量偏高岭土的粉煤灰基地聚物.  相似文献   
87.
固体工业废渣的利用对于变废为宝、减小环境污染程度诸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固体工业废渣制备新型建筑材料是废渣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以锂辉石和铅锌矿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宜的其他化工原料,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而制得几种黄黑色花纹的建筑用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对获得的材料进行了物相和结构研究,并与天然石材的理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几种材料均是非晶质的,结构中含有粒径大约为0.2μm的未完全熔化的SiO2或Al2O3颗粒,其理化性能及美学效果与天然石材可比,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根据石钢生产条件 ,研究了 Ca O、Si O2 、Al2 O3和 Mg O四元渣系脱硫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炉渣碱度在 1 .1 0~ 1 .2 0之间 ,Mg O≯ 1 0 % ,Al2 O3≯ 1 5%时能获得最佳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89.
氢细菌固定CO2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批培养条件下固定CO2氢细菌的生长及底物消耗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最佳气相比为V(H2):V(O2):V(CO2)=3.5:1.0:1.0;在30℃、pH=7.0的条件下培养40h,每mL培养基菌体干质量达1.6mg,每g细胞干质量含蛋白量为718mg。菌体产率分别为Y(H2)=3.00,Y(O2)=0.65和Y(CO2)=0.54,并得到了菌生长和底物消耗模型。  相似文献   
90.
采用水力模型的研究方法,针对某钢厂90t转炉溅渣护炉工艺进行冷态模拟试验.通过测定溅到转炉炉衬上的渣量多少,分别对顶枪枪位、气体流量、渣量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