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CHEN Jin-wen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2)
《莫一大王》型传说中"竹生甲兵"的母题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夜郎侯出生》的传说不属于同一叙事类型,很有可能是接受了敦煌变文《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影响生成的,是壮、汉文化交流的结果。"竹生甲兵"的母题是讲传说主人公在遇到伤害时,具有与佛经中地藏菩萨一样的分身的"神力",因而这一母题很可能是基于佛教思想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2.
报告文学《家在敦煌》的创作独具特色,在当前伪文化、假文化和泡沫文化造成的文化混乱中,该作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由此而生的“行业报告文学作家”或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23.
王立群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1-7
《文选》注本的出现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对昭明之旧的考察及版本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敦煌白文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敦煌白文无注本《文选》不仅能够为考察《文选》正文的演化提供起点与参照,并以此确立一个《文选》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为考察从抄本到刻本的《文选》变化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敦煌文献中书籍名称的分类为基础,强调译前解读书名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探讨译中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策略,以及译后检验译名质量高低的标准。书籍名称翻译时应遵循“三从”原则,“从众”和“从他”针对已有译名,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尊重和认可;“从己”则针对未检索到的译名进行创译。根据书籍的类别,翻译时以音译、直译为主,辅以各种补偿手段,如回译、概译、融合译等。译后以“准确性”“可读性”和“可辨性”为译名质量检验标准,兼顾“系统性”和“统一性”。通过书名翻译,助力敦煌文献翻译,传播敦煌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国际对话与互动。 相似文献
25.
敦煌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其石窟建筑汇集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然而,敦煌术语的翻译呈混乱状态,译文五花八门,问题比比皆是。文章以敦煌石窟建筑术语翻译为例,首先总结术语翻译标准和基本策略与方法,接着对敦煌石窟建筑进行分类,并给出对应的译文及其翻译方法,最后从译者的能力及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两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关注了前人少有深入探究的一些中古实用算书的特点和相关社会制度背景.通过对有关社会经济史料和算书中的田地面积算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与细密的分析,指出<五曹算经>中"田曹"的面积计算法具有求多而不求精的特点,与北朝田制特别是均田制下出现频繁测量、分划田地的急切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算书>、<夏侯阳算经>等书中田地面积计算法的特点,不仅与均田制的盛衰,而且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和数学的发展有关,其中后者还带有编者讲求学理和精简的意图.社会因素不仅可以影响到数学讨论的对象,还可以影响到数学知识的本身. 相似文献
27.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敦煌盛唐壁画的形、色、意,并详细论述了敦煌壁画的形、色、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敦煌壁画作为中国最具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对敦煌壁画精神气质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8.
敦煌城市文化的发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土著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军事功能是城市文化原始形态的精神基因.其后的嬗变过程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城市功能层面上,敦煌城市从最初的单一军事功能发展到以商业贸易功能为主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在城市发展逻辑环节层面上,敦煌城市文化完成了从城市到都市、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升级”,并由此引发了城市文化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29.
30.
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泽的方式对敦煌市土地沙漠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将土地沙漠化图与文物古迹分布图叠置,对敦煌市文物古迹的沙漠化环境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敦煌市沙漠化土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8.49%,其中中度与重度占65%,沙漠化程度相当严重;沙漠化已经对境内的文物古迹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其中莫高窟和寿昌城遗址直接处于重度沙漠化地带,阳关和玉门关遗址处于中度沙漠化地带,而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河仓古城、马圈湾遗址以及汉长城大部等处于轻度沙漠化地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