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3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相似文献   
32.
选择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杜氏村落,从功能定位、美学追求、发展趋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文化指向等方面对农村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农村当代与传统民居建筑不同的文化蕴涵、美学品格和功能追求,并对农村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借鉴传统人文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既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民间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3.
We all know that, nowadays, physics and philosophy are housed in separate departments on university campuses. They are distinct disciplines with their ow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and in general they are practiced by different people, using different tools and methods. We also know that this was not always the case: up until the early 17th century (at least), physics was a part of philosophy. So what happened? And what philosophical lessons should we take away? We argue that the split took place long after Newton's Principia (rather than before, as many standard accounts would have it), and offer a new account of the philosophical reasons that drove the separation. We argue that one particular problem, dating back to Descartes and persisting long into the 18th century, played a pivotal role. The failure to solve it, despite repeated efforts, precipitates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s and philosophy. The culprit is the problem of collisions. Innocuous though it may seem, this problem becomes the bellwether of deeper issues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bodies in general. The failure to successfully address the problem led to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goals and subject-matter of physics, a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s and mechanics, and a shift in who had authority over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s in physics.  相似文献   
34.
再论李杜     
看李杜,一般人习惯只看他们的作品。文章旨在从李杜的诗学理论与创作的结合点上,来对李杜作再度分析,从而加深人们对李杜的理解。同时试图让更多文学人有李杜精神。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杜甫婚姻诗及有关史料的综合考察,对杜甫的婚姻进行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36.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但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战乱和动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情怀,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  相似文献   
37.
朱淑真虽然是公认的仅次于李清照的宋代女诗人女词人,但是她的诗歌并没有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重视,大多数研究是对其生平经历以及词作的分析。文章从朱淑真的《断肠诗集》与杜诗的联系方面着手,分析了朱淑真对杜诗学习和模仿的内容、特色,并试着分析其中的缘由,以找出她学习杜甫诗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38.
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对于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左派王学影响下,由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强大的写“情”思潮,它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相似文献   
39.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0.
杜甫《缚鸡行》一诗历来备受关注。孙民先生《杜甫〈缚鸡行〉新识》(《文史知识》2010年第8期)一文称,该诗表达了杜甫遵守道家自然之道,维护既存生态链的主题。孙民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杜甫恰恰是通过对小奴缚鸡一件事的议论,表达了对既存的弱肉强食之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是其积极入世、关怀民生之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