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2.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分析了1956—2005年50年来的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年平均径流量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径流 降雨的经验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宝清站和菜嘴子站的年平均径流量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56—1967年的基准期和1968—2005年的变化期.变化期内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在年平均径流量减少显著,两个站的年平均径流量减少量都在50%左右.径流变差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菜嘴子站增长了近30%.年内分配变化主要体现在径流峰值上,菜嘴子站的夏季径流峰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都较第一阶段提前了一个月.变化期内年均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占年均径流量总变化量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23.
通过研究松嫩草原羊草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揭示羊草可燃物燃烧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羊草枯死过程中,其燃烧性呈上升趋势,10月末达到最高值;在枯草期,其燃烧性变化不显著.雨后羊草可燃物燃烧性降低,经过7~8 h恢复到雨前水平.另外,可燃物燃烧性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奠基石.在我国史前文化和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始终发挥着中心和导向作用,各地方文化,都是依赖中原文化的乳汁滋养长大的.中原文化逐渐向地方文化辐射,使周边地区的地方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相似文献   
25.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WE71 (Mg–7Y-1Nd-0.5Zr)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plain strain compression tests conduct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50 °C to 500 °C and strain rates varying from 0.01 s-1 to 10 s-1.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 deformation of WE71 was accompani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rich Zr phase with granular shape and block-shaped phase rich in element Y. When deformed at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strain rate, the softening behavior of the alloy was synergically determined by shear bands propagation, adiabatic heating, twinning formation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For the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train rate, DRX was the major softening mechanism while the form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extension twinning resulted in a special flow curve characteristic at the strain of around 0.3. According to 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irregular flow curves of WE71 alloy during plain strain compression process are mainly ascribed to shear bands propagation, adiabatic heating, twinning formation and DRX.  相似文献   
26.
27.
为研究沂沭河下游平原地下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δD-δ~(18)O关系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丘岗区地下水以淡水为主,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流向的变化为HCO_3·Cl-Ca·Na型→Cl·HCO_3-Na·Ca型→Cl·HCO_3-Na型,裂隙水和孔隙水均为大气降水补给,后者受蒸发较强;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东部滨海平原区浅层水TDS明显高于深层水,浅层水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_3型水→HCO_3·Cl型水→Cl·HCO_3型水→Cl型水,深层水的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_3型水→HCO_3·Cl型水→Cl·HCO_3型水,浅层水与深层水水力联系较弱,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深层水则为侧向径流补给。  相似文献   
28.
Quantifying the Preferential Flow by Dye Tracer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ferential flow plays a vital role on the infiltration of irrigation or rainfal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preferential flow in the processing of irrigation infiltration in th...  相似文献   
29.
目前,对陈忠实小说创作研究多集中于《白鹿原》一书。本文试图全面、简要勾勒1979年到《白鹿原》成书前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基于陈忠实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特定身份,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可为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与农村改革的写真,作品中突出刻画了四类乡村工作者群像。1985年后陈忠实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离土"与"道德价值观异变"这两大乡村变迁,渴望构建新型道德价值观体系,《白鹿原》的写作主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30.
太白山信仰与关中气候——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简释陕西太白山崇拜的产生及分布地域的形成过程,在古代关中民众的环境感应中,干旱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甚至人民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当地民众形成了太白山可以兴去致雨的认知。在这种环境感应与认知的基础上,关中地区产生了太白山崇拜并进行了地理优选,最终在旱灾频发的关中平原与陕北南部地区,形成了太白山崇拜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