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准噶尔盆地网毯式油气成藏输导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输导体地质综合研究方法,以断层、砂体及断—砂组合关系分析为基础,对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油气成藏体系进行研究,分析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输导体的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按照输导体与毯状仓储层中底砾岩的接触关系,可建立3类9型输导体样式,包括上沟通型、下沟通型、自沟通型、内沟通型断裂输导体,沟通型、未沟通型不整合面输导体,上沟通型、下沟通型、内沟通型砂体连通输导体;不同类型的输导体组合出“Y”型输导模式、“T”型输导模式、“H”型输导模式;输导体在仓储层的“成毯”和“溢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复杂的网状输导体系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分类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2.
核磁共振技术采油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采油机理。在实验室内对同一岩样分别进行水驱油实验和渗吸实验,研究不同开采方式下油水分布、采出程度及孔隙动用特征。结果表明:小孔隙占总的孔隙体积的50%以上,中孔隙和大孔隙各占20%以上,水驱采油主要发生在大孔隙和中空隙中,小空隙所做贡献很小。渗吸采油时,小孔隙内的油是采出程度得主要贡献,与水驱采油的情况明显不同。但渗吸总体采出程度比较低,渗吸速度较慢。因此水驱采油是该地区低渗透砾岩储层采油的主要技术,渗吸作用可以有效动用小孔隙,是水驱采油的补充。  相似文献   
23.
The seismic profiles processed by high-resolution display that a blind growth fault-bend fold emerges in depth of seismic exploration area in Dayi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to seismic section, then describes the deformed geometry related to the pre-growth strata, the growth strata and the post-growth strata on both limbs of the fold. The computer geometric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of fault-bend fold, is utilized to stimulate the geometry of the blind growth fold at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rates in Dayi. These structural features are subsequently extra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seismic reflection section.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 low angle overthrust formed during Late Triassic also appears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overthrust belt. The event of structure took place at the depositional stage of a portion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four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T3 x 4), which corresponds to thrusting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However, the thrusting displacement here is smaller than one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Supported by the Sichuan Provincial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rder No. SZD0414)  相似文献   
24.
新疆油田玛湖凹陷现为世界储量最大的砾岩油藏,玛湖1井区乌尔禾组是其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致密砾岩油藏孔喉结构复杂,基础物性特征不同于常规储层,需要深入研究.通过岩石薄片、激光衍射、高压压汞、压差-流量法驱替等方法研究了该储层孔隙、粒度、启动压力梯度等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致密砂砾岩储层粒度以2~10 mm为主,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具有潜在的强水敏性;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含有微裂缝,按照压汞曲线可分为三类储层:Ⅰ类排驱压力较低,存在集中分布的微米级孔喉,Ⅱ类排驱压力中等,微米级与纳米级孔喉均有分布,Ⅲ类排驱压力较高,主要发育纳米级孔喉;拟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呈现良好幂函数关系,相同渗透率下致密砾岩储层较砂岩储层启动压力更高,且随渗透率增加其差异有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对该储层物性与启动压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玛湖致密储集层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埕南断裂带埕 913区块是济阳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 ,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 ,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 ,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6.
针对砂砾岩储层砾石、砂级颗粒和粘土级颗粒混杂堆积的复模态结构导致的复杂孔喉分布,应用恒速压汞技术假设多孔介质由孔径大小不同的孔隙和吼道构成的理论模型优势以区分孔隙和吼道的大小分布,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进行了直观、定量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砂砾岩储层孔隙分布多呈单峰态,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为53~559μm,平均214μm,砂砾岩储层喉道分布呈宽缓的多峰态,且主峰值喉道半径偏小(5μm),喉道半径分布范围为1~29μm,平均为8μm,孔喉比亦表现为多峰态的分布特征,分布范围为5~295,平均46,砂砾岩储层喉道的极强非均质性是导致其储层微观结构复杂的决定性因素;(2)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及不同孔径单元进汞曲线关系将其分为3类并对应研究区3种储层类型。第一类初期孔隙及喉道进汞一致且缓慢上升,后期发生不同程度的上翘,指示了该类储层孔喉比小,连通性好的特征,为较优质的储层。第二类初期表现为喉道进汞曲线大幅升高与孔隙进汞曲线分离,后期缓慢升高的特征,反映了该类储层喉道发育较差,孔隙发育尚可,整体为储集性能较好但渗流性能较差的特征。第三类压汞曲线表现为孔隙及喉道的进汞压力快速大幅升高趋势,指示了孔隙及喉道均不太发育且连通性较差的特征,为较差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27.
标准的童氏图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渗透率砂岩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预测和采收率标定,以及水驱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预测,但是对于具有复模态孔隙特征和严重非均质性的砾岩油藏适应性较差。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71个砾岩区块实际生产动态数据,使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把经验系数7.5修正为8.65,引入水油比修正系数c,并建立砾岩油藏广义水驱图版。经过实例分析,证明砾岩油藏广义水驱图版对于百口泉油田砾岩区块适应性较好,并且对于整个西北缘砾岩油藏水驱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北部埕913-埕916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特征;并深入讨论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微相内砂砾岩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扇中分支水道与扇中前缘微相内的砂砾岩体的储集性最好.  相似文献   
29.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系南林组砾岩沉积物由扇根碎屑流、扇中河道和扇缘水道及沼泽沉积构成,文章探讨了各类砾岩的成因、粒度分布,指出该区的砾岩沉积模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30.
针对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模态成因机制不明的情况,以325块岩芯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CT扫描等方法,开展了岩石相分类、孔隙结构模态和驱油效率差异机制的研究,从油田开发与实用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将砂砾岩储层岩相分为3大类、7亚类、13细类。研究表明:不同孔隙结构模态特征及注水驱替效率差异较大。单模态岩石颗粒以粗砂岩为主,孔隙发育程度高,孔隙呈网络状结构,相互连通性较好,注水驱替模式以网络状连通驱替为主,效率较高。双模态岩石颗粒由砾岩和中-粗砂岩两级颗粒组成,孔隙较发育,孔隙呈疏网状结构,相互连通性一般,注水驱替模式以星点状连通驱替为主,效率一般。复模态岩石颗粒由砾石、中-粗砂岩、粉砂或泥质三级颗粒组成,孔隙发育一般,孔隙呈星点状结构,相互连通较差,注水驱替模式以零星散乱状驱替为主,局部存在高渗带,效率整体较差。相同岩相呈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和不同的岩相呈相同的结构模态的情况普遍存在。颗粒排列方式及成岩作用差异改造导致了同相异态,而颗粒分选、磨圆、排列方式等因素形成了异相同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