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弄清沾车凹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根据边界几何特征结合其动力学条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平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沾车凹陷在新生界时期的运动方式以伸展为主,伸展方向为SN向;②不同走向的正断层是在同一伸展过程中形成的,曲折边界主断层主导了其内部次级构造的分布与产状,偶尔出现的逆断层是在伸展情况下形成的;③断阶带潜山多形成于主断层的内凹区,一般产生在主断层走向与伸展方向斜交地带,斜坡带上在外凸区易于残留而成潜山.  相似文献   
4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全面地研究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层序发育分布和沉积充填史,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划分方法,将高邮凹陷戴南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结合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席状、前积楔状、上超充填状、杂乱充填状以及杂乱席状等地震相类型.研究表明,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地震相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4.
应用落差分析研究高邮凹陷南断阶主控断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强烈的构造运动使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主控断层上升盘遭受剥蚀而缺失大套地层,难以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而断层落差分析法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从而可以明确断层形成时期及发育历史.对真①、真②’、真②等断层的落差分析表明,真①断层形成于泰州期,阜宁期活动最为强烈;真②’断层形成于戴南初期,并在三垛期强烈活动;真②断层在许庄地区形成于三垛早期,三垛末期强烈活动,而在竹墩地区则形成于戴南末期,三垛期活动强烈.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主控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45.
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阜宁组火成岩发育,但火成岩分布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声波时差曲线对火成岩及其变质带和碎屑岩的反映不明显,火成岩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选取了曲线重构反演来预测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测井曲线的统计分析,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火成岩与碎屑岩的GR曲线进行重构,利用GR曲线重构建立的拟阻抗初始约束模型与实际地质规律的吻合程度明显高于用原始曲线建立的模型,GR反演成果所描述的火成岩分布特征与实际的地质分析和认识吻合也较好,说明曲线重构技术在本次反演中起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利用该反演结果,结合目标区的地质认识和实际钻井、测井资料,对火成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描述,描述8个火成岩控制的圈闭,预测6个新圈闭.  相似文献   
46.
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营凹陷钻井取心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烃源岩排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就烃源岩岩性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内因为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反映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特征,东营凹陷大量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外部因素包括源岩的结构、源岩内有效的运移通道、压力的分布及外部的构造运动等各种地质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上及沙三下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其中沙四上及沙三下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下上部及沙三中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不同的排烃方式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47.
为查明宝岛凹陷优势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以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解释、古构造恢复、油气运聚模拟、3D地质建模等技术手段,在宝岛凹陷识别出了4级4组断裂、4套骨架砂体和4条主构造脊,建立了宝岛凹陷烃源岩-输导体系-储层-圈闭空间格架,划分了T型、阶梯型、受限网毯型3种输导体系,南部断阶带和东北断阶带为阶梯型输导体系,松南低凸起和北部斜坡带为受限网毯型输导体系。运移模拟表明南部断阶带、东北断阶带、松南低凸起前排构造带都是优势的运移方向,垂向+侧向运移为主。区带优选表明南部断阶带为最有利区带,具有"近源、断-砂-脊阶梯型输导、海底扇和扇三角洲储集、断块岩性圈闭"配置特征。  相似文献   
48.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花港组物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以构造背景为基础,整理分析重矿物、古生物、古盐度资料,结合地震相对物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物源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T-H地区平湖-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海礁-渔山隆起带。  相似文献   
49.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0.
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二、三维地震资料,在酒泉盆地石大凹陷第三系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中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SLSC1和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研究表明石大凹陷第三系SLSC1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第三系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利储集体分别是位于LSC1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冲积扇扇中和扇缘辫状水道砂以及位于LSC2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辫状水道砂,在平面上位于白南5井以北、单7井以南及白南2井以西冲积扇扇中与扇缘过渡区域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