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探索和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特性,对于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及其使用浓度,开发新型、高效、功能型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Materials Studio(MS)软件,以二氧化硅作为理想岩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钠两种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含水的多晶胞模型.通过动态模拟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硬脂酸钠更易发生聚集,使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温度稳定快,最终温度高;能量稳定慢,最终能量低.为今后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3)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80%以上;(4)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砂岩的成分(碎屑云母、方解石胶结物)和结构(粒度)对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3.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4.
永安镇油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从南向北出现了低、中、高3个台阶带。这一主体构造形式奠定了该油田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差异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从南向北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饱和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油田开发的各种成本投入形式,建立了油田开发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油田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定量依据。对某口井进行了算例分析,利用该优化模型得到了其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106.
基于Microstation平台的正射影像图库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了Miclostation中矢量地形图的结构,研究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在SQL2000 SERVER中统一管理的技术,并结合上述两项技术在Microstation平台上实现并建立了大庆油田正射影像图库管理系统,实现多种类型的专题矢量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的综合管理,并实现各类专题图的查询、叠加、拼接、裁减和输出.  相似文献   
107.
西柳油田10断块油藏动态监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特征指纹进行油藏流体、动态地球化学监测技术,不仅可实现混采单层贡献率的大面积、定时在线监测,从而确定地下流体的运动规律和产能变化,并且可进一步分析井间连通性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该技术测试快速、准确、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8.
陶瓷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采出水如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回注则会引起一系列问题。陶瓷膜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耐酸碱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采用陶瓷膜精细过滤处理油田采出水,可将其完全用于回注。着重讨论几种恢复陶瓷膜通量的方法,将其应用到油田采出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A metho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is applied to treat wastewater in oil fields, which contains polyacrylamide (PAM), for analogue. A best condition for electrolysis (I=1.0 A, t=90 min, c=0.1%, m=980 g,φ =5 mm, d=5.0 cm) has been determined, under which 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96.0%, COD containing in wastewater reduced to 64.3 mg/L from 1 622.9 mg/L, the figure before treatment. Three categories of PAM-containing wastewater in production practice have been treated with the COD removal ratios being 87.5%, 82.4% and 84.7% respectively. Presence of H_2O_2 and·OH are detected by means of Ti(Ⅳ)-5-Br-PADAP technique and colorimetry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is positiv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D removal ratio and increases in accordance with increment of time of electrolysis and current.  相似文献   
110.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了双河油田核三段 I- IV油组的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 ,总结了建立地下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模型表明扇三角洲平面模型具有分带性 ,剖面模型则可分为分流河道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型、席状砂型、递变型 .建筑结构模型可用于建立储层精细流动单元模型或结合开发动态 ,据此可直接进行剩余油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