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6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946篇
自然研究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61.
滚环DNA扩增(Rolling circle DNA amplification,RCA)是一种等温信号扩增方法,其线性扩增倍数为10^5,指数化扩增能力大于10^9,产生的扩增产物连接在固相支持物(如玻片、微孔板等)表面的DNA引物或抗体上(适宜作生物芯片研究)。RCA是一种适合在芯片上(on-chip)进行信号扩增的新技术,它既能提供研究分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能保持立体分析的多元性。RCA亦是一种痕量的分子检测方法,可用于极其微量的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标志的检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862.
用吖啶橙—酚藏花红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线性范围(0.04~8)μg/mL,检测限为0.07μg/mL。对0.8μg/mL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89%。该荧光探针用于混合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63.
三种木本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度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本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严重影响提取其基因组DNA的得率和纯度.本文分别用改进的高盐低pH法、2×CTAB法和SDS法从脱皮榆、酸枣、翅果油树的叶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提取基因组DNA的纯度,分别筛选出简便、经济、适合脱皮榆、酸枣、翅果油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为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下游操作奠定了基础.结果也表明抗坏血酸、PVP、β-SH等抗氧剂为木本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864.
目的通过对近交系小鼠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和Tm值优化研究,以探索小鼠DNA多态性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用32对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的微卫星引物,用PCR扩增方法对常用C57BL/6、C3H、BALB/c、DBA/2、129、FVB及SCID近交系小鼠DNA多态性进行扩增和电泳分析,并对其中25对引物的Tm值进行优化。结果 25对引物可稳定扩增,2对引物在不同品系小鼠间表现为单态性,23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呈多态性,10对引物呈显著多态性(3~4个态性)。结论所筛选和优化的25对微卫星引物,对不同品系小鼠DNA可稳定扩增,其电泳结果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可反映不同品系小鼠的遗传概貌。  相似文献   
865.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手段,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Sm(Ⅲ)(HE),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苏木索(HE)与sm(Ⅲ)形成了配离子,其结合比,nSm(Ⅲ):nHE=1:3,Sm(Ⅲ)(HE)3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6L·mol-1.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等对Sm(HE)3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Soatchard图表明该配合物对吖啶橙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综合表明,Sm(Ⅲ)(HE)3与DNA之间的结合主要为外部静电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866.
GMAW熔滴过渡高速摄像系统与熔滴边缘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直观监测GMAW焊接熔滴过渡形式和熔滴大小,建立了熔滴过渡高速摄像系统。详述了背光光源选择、光路设计以及摄像装置调试等内容,并以高速摄像拍摄的熔滴过渡视频截图为基础,运用CANNY图像处理算法,结合局部属性函数,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对熔滴的边缘轮廓提取,并对提取的熔滴轮廓特征值进行标记,获得了熔滴尺寸特征的精确信息,其结论对GMAW焊接熔滴实际尺寸的精确计算和进一步熔滴过渡精确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7.
兰属植物DNA指纹图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LZF-1寡核苷酸探针和限制性内切酶Hinf1,检测兰属23样株和石斛属1样株的DNA酶解片段,获得了清晰易读的由6-15条带组成有特异性的遗传指纹图谱。表明:(1)LZF-1探针能与兰属及石斛属植物基因组DNA中的酶解片段中简单重复序列形成杂交分子,证实近缘植物基因组中存在同源DNA片段;(2)在介于1-24kb的谱带中,大红朱砂(A)15条,3株红蝉(B)皆12条,A*BF12n=40两株  相似文献   
868.
梨属DNA提纯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比较试验,使用SDS-氯仿-异戊醇法,并添加BME及Vc,可简便,快速地从梨属成熟叶中提取大分子量能且很好地被酶切的DNA,有效地去除了梨属植物组织中富含的多酚类、单宁、色素及多糖类杂质。  相似文献   
869.
以芍药总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草芍药中芍药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草芍药以14倍水煎煮2 h,煎煮2次,浸泡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870.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1) gene and the nuclear elongation factor 1 α(EF-1α) gene were sequenced from 29 species of Nymphalidae (Nymphalidae, Lepidoptera).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equences determined from the 29 species and sequences of other 36 species deposited in GenBank 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 (NJ), maximum likelihood (ML) and Bayesian methods with Libythea celtis (Libytheinae) as the outgroup. Our phylogenetic trees indicated four major clades. Clade A includes three subfamilies: Apaturinae, Nymphalinae, and Limenitidinae, excluding the tribe Limenitidini; Clade B includes the subfamilies Heliconiinae and the tribe Limenitidini; Clade C includes Satyrinae, Calinaginae, Charaxinae and Morphinae; and Clade D includes subfamily Danainae.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tribes Pseudergolini, Biblidini, Limenitidini and Cyrestidini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subfamilies and confirmed th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subfamily Pseudergolinae, namely Amnosia +(Pseudergolis + (Stibochiona + Dichorragia)). We then mapped thre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spot of anal angle, eyespots, and process from outer margin of hind wing) onto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ML analysis using the combined sequence data. Based on this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thes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identified, they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characters evolved repeatedly in the family Nymphal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