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1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宋代厢军对维系宋王朝的稳定与安全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它着力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不稳定群体,通过军队阶级之法,使这些人能够上下相维,难以生乱,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它通过履行其所固有的对内、对外军事职能,直接为国家安全出力效命。  相似文献   
102.
南宋定都杭州,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南宋杭州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品级,突出都城标志;打破坊市旧规,发展城市经济;注重市政建设,维护江湖生态;新建瓦子娱乐,增加休闲场所;发展江河航运,保证物资供应;军兵屯驻内外,强化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03.
梁燕 《科技信息》2008,(19):248-249
方回,宋末元初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他的诗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宋诗的推崇:"宋诗学唐而过之"。在其著作《瀛奎律髓》尤能看出他的的宋诗观。  相似文献   
104.
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新词曲。他的词作语言通俗、曲调流畅,琅琅上口,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在那个时代形成一股强劲的“柳永热”。这股“热旋风”的形成是宋初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和柳永自身一生的境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是他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重视市民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心理对词传播影响的结果。“柳永热”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宋代宁绍台地区藏书业发达,不仅政府藏书、州县学藏书丰富,而且涌现出不少藏书家和藏书楼。探其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纸、刻书业兴盛,州、县学、书院发达。私家藏书兴盛和学术活动的展开也成为该地区藏书业发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唐圭璋先生倾毕生精力编成《全宋词》,今由钟振振等增订注释,益臻完善,然尚有微瑕,现分天文、历法;地理、人事;出处;词语五项讨论之。  相似文献   
107.
以《康定情歌》为例,比较分析胡琴曲和爵士钢琴曲的异同,探寻我国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拼接后再创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09.
宋僧释文莹在其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中记载了宋太宗即位之事,留下"斧声烛影"之谜,南宋李焘引入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之中,遂使"斧声烛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悬案之一,留下了众多的疑点:太祖是否为太宗所弑?太宗即位是否合法?对此,宋代官修国史、实录均讳莫如深,历代学者对此争论不休。文章结合宋代史料,以文献为依据,从史实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宋太宗为非法即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在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引人瞩目.选取北宋成平四年至宣和二年(1001-1120年)之间的120年历史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人名大辞典》为主要资料来源,对活跃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精英群体进行计量研究,以分析其精英阶层科技兴趣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北宋精英阶层对科技的关注自11世纪20年代(约宋仁宗天圣年间)以后就一直在持续下降.并尝试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