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6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花鳅的急性中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鳅的急性中毒半静止的实验方法,探讨重金属污染毒理在一定温度和人为配制药品溶液的条件下,通过不同药品,不同浓度的毒性试验来规定药品的毒性作用和致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药品及同一药品不同浓度的毒性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72.
以FTO玻片为基底,在不同pH值下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u2O样品.利用XRD、SEM、EDS对样品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并对Cu2O薄膜的光电性质和载流子类型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Cu2O薄膜的半导体性质与所用电解液的酸碱度有关,在酸性条件下,如pH=4,5时制备的Cu2O薄膜为N型半导体,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如pH=6,7,8,9,10,11时,制备的Cu2O薄膜为P型半导体.实验结果对制备N型Cu2O以及Cu2O的PN型同质结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运用DS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种基体合金化的亚微米Al2O3P/Al-Cu-Mg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Al-Cu-Mg合金中时效过程明显,改变Cu、Mg元素含量抑制了时效析出过程。复合材料中,添加亚微米Al2O3颗粒使得G.P.区受到完全抑制,亚稳相的时效析出变得困难;提高Cu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复合材料的时效析出。  相似文献   
74.
合成了新型荧光分子二苯甲醛叉丙酮2.4-二硝基苯腙,产物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通过了荧光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其对铜离子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7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Cu(Ⅱ)配合物[Cu(pdc)2]·[(CH3)2NH2]2(H2pdc=吡啶-2,5-二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固体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热重等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Cu(Ⅱ)的单核配合物,其中Cu(Ⅱ)离子为四配位(CuN2O2配位模式),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晶体中,分子间通过Cu…O弱键及氢键网联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光电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发现它们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6.
炔雌醇是一种环境干扰物,高浓度的炔雌醇会对环境、生物等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Cu(I)可以催化炔雌醇与带叠氮基团的叠氮香豆素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Cu AAC反应),生成具有1,2,3–三唑五元环的大分子结构化合物.由于整个分子中共轭结构的增加,使得反应后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通过检测反应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炔雌醇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相对荧光强度与炔雌醇的质量浓度在0.1~2.5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μg·L-1.  相似文献   
77.
两种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铜(I)双核配合物[Cu_2(EGTB]X_2(X=Cl ̄-BF ̄-_4)已合成.电子光谱和荧光发射谱表明它们可与分子氧结合,氧合-脱氧循环可重复多次;CV法测得配合物氧化还原电势,表明CU(Ⅱ)配合物(氧化型)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定性检测还表明氧化型有过氧化氢酶(CAT)性质,能分解H_2O_2放出O_2气.首次发现和证明了同一配体不同氧化态配合物分别具有载氧、SOD及CAT活性.  相似文献   
78.
Porous cellulose beads modified by histidine (PCBH) were prepar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CBH for divalent Mg(II), Cu(II), Pb(II) and Hg(II) ions were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the initial pH value,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al ion and PCBH ligand on the adsorption of Cu(II) Hg (II) were discuss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itted to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both metal ions.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also foun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98J033) Biography: HE Yong-bing (1945-),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79.
采用近似函数法并借助计算机计算,分析引起铜及铜合金X射线衍射峰物理宽化的微观晶块尺寸和点阵畸变大小,进而分析在纯铜中加入Ag和Sn等合金元素对其性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近似函数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铜合金X射线衍射峰宽化的方法之一,而合金元素Ag和Sn等对铜合金性能的影响与其X射线衍射峰的物理宽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0.
酞菁铜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接耐晒翠蓝GL为原料,合成了酞菁铜磺酸,并用其对本征态聚苯胺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进行掺杂,获得了具有酞菁功能基分子结构的聚苯胺.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成膜能力,电导率可达到8S/m.利用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紫外吸收分析也表明用酞菁铜磺酸掺杂聚苯胺后,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都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其光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