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指导理念、空间布局、服务举措、馆员培训等方面论述了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2.
技术思想家W.布莱恩.阿瑟从技术黑箱的内部探究技术的本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本质及其演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框架揭示了技术内部的三个基本原理及其逻辑结构的生成机制以及这个结构在其最深的本质上展现的演化的共性。在方法论上尝试通过打开技术黑箱来"看"技术所显现的技术本质及其演化机制。整个理论使得以往关于技术本质的技术哲学、工程哲学、设计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科学上的众多观点在这个框架下得到极大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3.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Chinese nationals seem to accept evolution, and the country is sometimes held up to show that the sorry state of evolution accept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inevitable. Attempts to improve evolution acceptance generally focus on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curricular reform, and even identifying cognitive mechanisms that bias people against evolution. What is it that the Chinese scientific community did so well, and can it be generaliz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volution acceptance in China has a very specific history, one that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unlikely to emulate. We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cience, education, mass media,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and ideological arguments about evolution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public'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evolution. We find that it was not just formal education, but many more ideologically motivated methods of evolution exposure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rate of acceptance. But since the purpose of evolution dissemination has moved beyond merely teaching biology, the Chinese public persists with substantial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heory. Thus, bottom line percentage of acceptance figures can be misleading; the details and the history really matter.  相似文献   
34.
创造性叛逆作为一种有利于推进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应该被不断地发掘和完善,随着翻译学科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使其成为对翻译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要推动创造性叛逆的发展,就必须先肯定该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历史地位,因此文章以创造性叛逆对翻译主体、忠实原则和翻译文学的全新解读为视角,指出创造性叛逆拓宽了我国翻译研究的视野,是我国翻译研究从经验感悟走向系统描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西风颂》的两个汉译文本进行比较,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原文的贴切程度入手,探讨各自的得失。具体分析了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误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编辑创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劳动创造性是编辑职业中最为本质的特征,编辑创造渗透于整个编辑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编辑创造能力的基础是他所拥有的知识,编辑只有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同时充分发挥编辑的创造心理,才能使编辑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37.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时有着独到的优势,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的。它能把握学生心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3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类学生的主干课程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予以落实 ,建立新的启发性和综合性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手段 ,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训练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9.
多方位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全方位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介绍了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实验室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针对仍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40.
“创造性叛逆”作为译介学引进的一个命题,实际上是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学作品的跨时空、跨地理接受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唐诗《黄鹤楼》的两个不同英译本的剖析,从而对该命题进行较深入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