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9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99篇 |
教育与普及 | 3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12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20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本文对汽轮机末级叶片钢2Cr13粗晶马氏体在重新加热淬火后的粗晶遗传现象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在奥氏体化时恒温形成的动力学和组织结构。讨论了在相变区的加热速度、奥氏体化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研究表明,调质后粗晶奥氏体的遗传现象,是由于沿原奥氏体晶界碳化物偏聚析出的结果。还讨论了奥氏体晶粒度对调质后力学性能的影响,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及尺寸。 相似文献
42.
周兰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86,(3)
切削韧性和耐磨性是刀具材料发展中的一对主要矛盾。目前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耐磨性大大优于非涂层基体硬质合金刀片,而切削韧性却有所下降。不同的涂层厚度,不同的涂层材料和不同的基体材料对涂层刀片切削韧性的影响程度亦有所不同。 本文从探讨涂层刀片的破损机理入手,分析了涂层刀片切削韧性下降的原因;推导了涂层刀片表面残余应力σ_R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体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断裂韧性K_(1c),进而寻求提高涂层刀片切削韧性的途径;并用断裂力学理论定量试算了最佳涂层厚度。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作用,运用正交分析法考查活性炭用量、废水pH值及吸附时间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改性活性炭最佳工艺条件:改性活性炭单位吸附量为6.7 mg Cr6+/g活性炭,吸附时间2 h,pH值4,净化率为99.97%.相比原活性炭,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净化率提高了20%,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66%. 相似文献
44.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正火处理对高Cr马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900~970℃正火后,晶粒尺寸十分细小,在10μm以下.1060~1200℃正火晶粒尺寸迅速增长,1060℃正火晶粒尺寸约为33μm.经过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室温和60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35MPa和380MPa,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而1060℃长时间正火对力学性能并无明显影响.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得到破碎的晶粒细小回火马氏体组织,晶界上200~300nm M23C6和晶内5~50nm MX型弥散析出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进而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究高速空气燃料热喷涂(AC-HVAF)过程中喷涂粒子撞击基材后的沉积特性。采用AC-HVAF热喷涂技术在AZ80镁合金基体上沉积WC-10Co-4Cr硬质涂层。通过离散沉积实验获得薄层沉积粒子,探讨各种沉积形貌的种类、形成原因、结合机制及射流中粒子的径向和轴向分布。结果表明:在AC-HVAF粒子沉积过程中,嵌入型沉积为主要的沉积形貌,同时包含少量的破碎型与空腔型沉积粒子。在涂层的形成过程中,嵌入型沉积对涂层/基体结合性能起重要作用;空腔型沉积的小颗粒及破碎型沉积的大颗粒是造成沉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喷涂粒子主要集中在射流中心,越靠近射流边缘,空腔型沉积粒子越多,最终导致AC-HVAF粒子射流呈现出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6.
基于Cr(Ⅵ)的氧化性对金纳米棒(GNRs)的轴端产生强的蚀刻作用及其引起的溶液颜色变化,开发了一种测定痕量Cr(Ⅵ)的非聚集比色传感器。该比色传感器线性范围为0.1μM-20μM,检出限为8.8×10-8M,除了Cu2+和Fe3+加入氨水可消除铁与铜的干扰外,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本方法用于水体中Cr(Ⅵ)的比色检测,其结果与等离子体-质谱法相吻合。同时,探讨了非聚集比色传感测定Cr(Ⅵ)的机理 相似文献
47.
<正>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商用车涂装工作经验,介绍了商用车各组零部件适用的涂装工艺及涂料特点,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商用车各组零部件适用涂装工艺及涂料特点由于各零部件使用条件不同,对质量要求也各有侧重,因而其适用的涂装工艺及适用的涂料也各不相同。据此,可以将商用车油漆涂层分为车身组、车箱组、车架组、底盘组、散热器组等不同的零部件组。1.车身组。商用车车身应涂装高档装饰性、防护性涂层, 相似文献
48.
49.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聚氨酯海绵(PUF)上原位生长聚苯胺(PAn)制备了PAn/PUF二元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应用于处理废水中的Cr(Ⅵ)离子.考察了聚苯胺负载比、底物Cr(Ⅵ)离子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聚苯胺在聚氨酯海绵上的负载质量分数达到5.83%时,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该复合物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2 ~7)内有效地去除Cr(Ⅵ)离子(96.05%~93.88%),且该复合物经过适当的酸处理后仍可重复利用.此外,对吸附-还原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推测了该过程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