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5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采用XRD、SEM-EDS、DTA-TG等测试方法研究Cr2O3对硫铁铝酸钡钙矿物1.75CaO·1.25BaO·2Al2O3·Fe2O3·CaSO4(C2.75B1.25A2F (-S))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并测试水化试样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Cr2O3能改善硫铁铝酸钡钙矿物水化试样的抗压强度,Cr2O3的适宜掺量质量分数为0.5%~1%.微量元素Cr的引入,可使硫铁铝酸钡钙矿物形成的温度带宽化及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92.
采用硫酸盐掺杂的含钛高炉渣(sulfate-modified titania-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STBBFS)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可见光下,Cr(Ⅵ)单一体系和Cr(Ⅵ)-甲基橙(Cr(Ⅵ)-methyl orange(MO))复合体系对STBBFS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存在甲基橙时,Cr(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明显增强,Cr(Ⅵ)-MO复合体系中Cr(Ⅵ)的还原效率是Cr(Ⅵ)单一体系的1.35倍.Cr(Ⅵ)-MO复合体系中,Cr(Ⅵ)和MO的协同效应因子分别为18.3和39.8,说明Cr(Ⅵ)和MO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存在有机物易于提...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不同阳极在含铬溶液、含氟溶液和铬氟混合溶液中的交流阻抗谱,旨在弄清电镀过程中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铬离子、氟离子和铬氟混合离子在溶液中聚合形式对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碳阳极和铅合金阳极在含铬溶液中可形成感抗现象,具有较小的极化电阻,而铅氧化物阳极在含铬溶液中具有较大的极化电阻.在铬氟离子混合溶液中,碳阳极和铅合金阳极表面感抗现象消失,且碳阳极极化电阻提高,铅氧化物阳极极化电阻降低,但铅合金阳极极化电阻明显高于碳阳极和铅氧化物阳极;铅氧化物阳极的导电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4.
选取低合金钢12Cr1MoV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表明,12Cr1MoV钢中存在2种主要结构模型:不含C单元-αFe和含C单元-αFe-C。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利用MaterialsStudio软件的CASTEP模块对模型进行计算,计算出基体的结合能、费米能级,从而分析出不同合金元素对基体的腐蚀性及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含C基体和不含C基体有以下共同结论:1)对于提高基体的稳定性,Mo元素的作用要强于Gr元素与V元素;2)对于提高基体的抗氧化性,Cr元素的作用要强于Mo与V元素。  相似文献   
95.
双阴离子交换柱处理含六价铬废水及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阴离子交换柱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讨论了影响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能力的因素,通过pH静态实验和流量动态交换实验找出最佳反应条件.当含铬废液pH=3.5,流量为每小时10倍床体积时,采用双阴离子交换柱串联全饱和工艺处理回收含六价铬废水,出水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穿透体积大.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除去再生液中的钠离子,去除...  相似文献   
96.
基于有限元软件SYSWELD对不锈钢0Cr18Ni9平板TIG焊的温度场进行三维动态模拟,得出了瞬态温度场分布图和特征点的热循环曲线,同时也得出了焊缝上任一点的温度变化与相变的关系.与文献资料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拟仿真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焊接温度场,为研究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L2_1型Heusler合金Co_2V_(1-x)Cr_xAl(x=0、0.25、0.5、0.75、1)的磁性、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及四方变形等。结果表明,随着Cr掺杂浓度的提高,合金总磁矩主要由Co的d电子贡献,总磁矩线性升高,符合Slater-Pauling规则,晶格常数线性减小,符合Vegard定律;此外,随着x的增加,费米面从临近导带底向靠近价带顶移动,能隙宽度增加,当x0.25时,合金具有半金属性。Co_2V_(0.5)Cr_(0.5)Al合金由于费米面位于自旋向下带带隙中部,抗原子无序能力强,在整个合金系列中半金属稳定性最佳,且在四方变形研究中,当c/a在0.92~1.07范围内时,该合金仍能保持稳定的半金属性。  相似文献   
98.
多次熔铸对Ni-Cr烤瓷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铸造后的Ni-cr烤瓷合金处理后再经过4次熔铸,分别得到Ⅱ、Ⅲ、Ⅳ、Ⅴ代铸件(Ⅰ代铸件由新Ni-Cr烤瓷合金直接铸造而成).铸件经万能工具磨床研磨而制成拉伸试件.对所有试件进行拉伸加载直至试件断裂,测试所有试件的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经统计学分析,Ⅱ、Ⅲ、Ⅳ及Ⅴ代试件与Ⅰ代试件之间的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代试件与Ⅰ代试件之间的延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Ⅳ、Ⅴ代试件的延伸率则显著高于Ⅰ代试件(P<0.05).  相似文献   
99.
采用真空-气铸法制备了SiCn/20Cr钢复合材料,并对SiC/20Cr钢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和20Cr在复合材料的界面产生较强固相反应,SiC分解出的Si与Fe结合生成Fe-Si化合物,SiC分解出的C以石墨态沉积下来.固相反应的区域由碳化硅反应区、金属反应区和碳沉积区组成.碳元素在碳沉积区的沉积形态与沉积点到SiC的距离有关.TEM证实了金属反应区的产物为(Cr,Fe)23C6及Fe3Si,其中Fe3Si的形成为SiC的分解提供了热力学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0.
One-step disposal of Cr (Ⅵ)-bearing wastewater by natural pyrrhoti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VI)-bearing wastewater can be treated by natural pyrrhotite which is used for reductant to reduce Cr(VI) and precipitant to precipitate Cr(III) simultaneously. The disposal produc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the beakers, namely supernatant in the upper part, the yellowish colloidal precipitates in the middle part and the pyrrhotite in the lower part. The content of total Cr=Cr(VI)+Cr(III) in the supernatant liquid is 0.06 mg/L, which is lower than 1.5 mg/L of the discharge standard of China and near to 0.05 mg/L of the standard of potable water. This one-step disposal composing of both reduction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is traditionally divided into two independent steps called reducing technology and precipitating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The new method is of obvious economic advantage and favourable to decreasing surplus mud derived from adding Ca(OH)2 to precipitate Cr(III) traditionally so as to avoid recontamination. In fact, sodium sulfite (Na2SO3) used in disposal of Cr(VI) was traditionally produced from natural mineral of pyrrhotite (FeS). One molecule of FeS is 4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Na2SO3 from a view point of rational use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prospective of application of the one-step disposal of Cr(VI) method is full of prom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