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淮北师范大学排球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科技信息》2010,(23):183-184,229
论文通过对淮北师范大学在校修过排球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排球课任课教师的访问,分析了淮北师范大学目前排球课教学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此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有效进行"两课"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两课"实践教学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课"实践教学和道德法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把"两课"实践教学、国情教育、道德法律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给"两课"实践教学、国情教育、道德法律教育以坚实的载体基础,以充分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珊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4):111-112
高校开设公选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公共选修课开设中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规范,本文通过对韩国和中国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情况的比较,为我国公共选修课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莎 《科技信息》2011,(19):I0267-I0267,I0042
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对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的外语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ESP课程的定位仍有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嫌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ESP与EGP(通用英语)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英语专业ESP与大学英语ESP的区别与联系,找到更明确合理的外语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定位,并且探讨目前英语专业ESP课程低效的原因,从而找到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两课”教学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如何提高思想认识、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核形式、改善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已作调整、更新的情况下 ,如何根据预科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和民族预科生的特点进行预科物理衔接教学的改革 ,探索民族预科教育之理科教学模式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地制定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考核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育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确定了 4项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经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检验 ,该考核方法均达到考试科学化要求 ,是一种合理、简便、难度适中的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欧美国家《运营管理》课程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重点对欧美国家《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国内本科教材的编写长处,设计构建了《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梅武成 《科技信息》2013,(9):311-312
以Flash技术为基础,自主开发了《网络课程编著与发布平台》。该平台选择了使用Flash技术来表现网络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交互功能等,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建设、管理和使用网络课程时更为简单、直观、灵活、个性和美观。文中以该平台为例,详细分析了利用Flash技术可以实现高校网络课程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困境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两部分,一半为教师讲授,一半为学生讨论,包括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基于对分课堂的情景模拟法融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既能使对分课堂的应用更有针对性,又能弥补情景模拟法应用中的不足,是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对分课堂的情景模拟法分为四个实施环节:讲授和任务布置、内化吸收、情景模拟、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