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6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1.
开发类科研院所核心能力培植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能力理论,以某开发类科研院所为例,建立了识别开发类科研院所核心能力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借助于关键成功因素来识别开发类科研院所核心能力的定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该科研院所的核心能力所在;最后通过对科研院所的相关成功因素进行分类,设计出开发类科研院所核心能力的全方位培植方案。  相似文献   
112.
目前 ,电能在我国高校中成了主要能耗 ,但我国高校的用电系统效率不高 ,电浪费现象惊人 .只要采取适当的用电和节电措施 ,高校节能的空间是巨大的 .笔者对高校的节电和用电措施做了探讨并认为 ,只要重视节约用电 ,实施这些措施并不困难 .  相似文献   
113.
春秋之际,礼崩乐坏,孔子出于救世之弊,大力提倡孝道,把周人具有政治伦理意义祖先崇拜的“孝”的思想发展改造为一种对在世父母的“生孝”为核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自己学说思想体系的立足点和根本点。  相似文献   
114.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5.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儒学在其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五个时期的历史演变,至晚清逐渐走向衰落."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反传统后,现代新儒家致力于复兴儒学运动,作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今,面对西方科技文明的挑战,儒家文化若能正确应对,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关系,可以预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7.
在《论语》中,孔子曾从各个角度对"仁"进行了论述,却只是些教人以为仁之方而已。于"仁"之明确定义,孔子却几乎不曾提及。文章分析认为,仁的本质乃至真至诚的自然情感。  相似文献   
118.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其它都是为此服务的,文章对孔子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性、强调道德实践、以身作则、褒贬法和友贤成德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以期为当今的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9.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机构重组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传统机构设置的几大缺陷,说明了进行机构重组的必要性;并对高校图书馆机构重组的目的和原则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个机构设置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0.
论孔子美学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重美学之“用”,强调美学在伦理政治上的功利性。社会现实、伦理政治问题是其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美学观主要体现于他的“仁”论、“礼”论、“善”论和“乐”论。其合理性和缺陷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