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具有强烈的党的意识,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共产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就是以实际行动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42.
张闻天根据当时东北农村实际和农民的觉悟程度,认为农业合作化必须分三步走;在坚持互助合作的同时,允许新富农经济在一定限度内的存在和发展;主张发展副业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这些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43.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典范。它具有科学的创新内容:新的建党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际关系等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44.
再谈陈独秀与大革命失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由历史的、主观的、客观的诸多因素造成的 ,虽然陈独秀也负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个人责任 ,但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党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造成的 ,所以不能过分地夸大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745.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针,它丰富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更加明确党建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积极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6.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努力搞好图书馆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从图书馆党建工作的立足点与着力点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图书馆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747.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章从为何、如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层面去理解其内涵,并指出只有保护合法收入,才能突破和革除与创造财富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才能让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的人们消除顾虑,稳定军心,才能营造鼓励人们成就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48.
日本政治的现代化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成长于自由民权运动和大正民主运动,但夭折于昭和初期。日本政治现代化可说是历程曲折,道路坎坷。直到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下的政党内阁制才确立,日本才真正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49.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历史的必然,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和推荐是历史条件;1975年的整顿工作及其突出成就是政治基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推重是组织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是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750.
农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集体化运动带来的失误,也有引导和支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宜各自地区发展农村现代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