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胜利油田投资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对胜利油田 1986— 1998年的投资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 ,建立了评价胜利油田经济效益的DEA计算模型 ,给出了评价指标。利用DEA模型对胜利油田开发中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针对目前油田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结果为油田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2.
为了弥补注水开发油田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不足,试验了一种新技术—“2+3”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是在对注水井进行充分调剖,增加注入水驱替体积的基础上,注入有洗油效率的驱油剂,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进而提高注入水洗油效率。该技术在桩106老区桩106-32井组进行的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相应研究应用了FD判别调剖充满度技术,以铬冻胶、固化体系为主的深部调剖剂调剖技术,并模拟试验区油藏情况,通过岩心驱油试验,筛选了以聚合物、碱为主的驱油剂。试验使井组水驱开发状况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显著。在不考虑递减的情况下,井组平均日增原油14.3 t,累计增产原油4 830 t,投入产出比1∶6.4。  相似文献   
433.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化学示踪剂存在检测精度低、用量大,微量物质示踪剂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氟苯甲酸示踪剂的适应性,主要在研究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四个油田的水样对2-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配伍性、相互干扰性、耐盐性、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3,4,5-四氟苯甲酸的各项性能较好,满足渤海油田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34.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上组为一断块油藏,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针对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砂体的组合特点及分层对比方案,通过应用孔隙几何学方法及流动带指标,对克上组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的难题。该区流动单元分布特征明显有别于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流动单元分布的一般特征,工区发育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呈现渐变拼接关系,各类流动单元依次出现。高级别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工区中部,工区西南部和工区南部的流动单元级别相对较低。流动单元研究成果对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5.
为强化油田污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从胜利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出3株高温烃降解菌,分别编号为JQ-1、JQ-2、JQ-3,初步鉴定JQ-1、JQ-2为芽孢杆菌属,JQ-3为不动杆菌属,其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8%、55%、46%。将3株菌混合,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好于单株菌,其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混合菌降解原油的适宜条件分别是温度为45~55℃、pH值为5.5~6.5、矿化度12000~18000mg/L。在室内模拟现场条件进行污水生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量为40mg/L左右的油田污水经过8h处理后含油量在2mg/L以下,同时能有效的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该混合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为油田污水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6.
采用全微分处理的方法,对以往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加入自然减产率和成本增加率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该方法隐含资源禀赋的变化对产出的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减弱而实现的不合理假设。根据油田典型生产结构,提出了一种以资源、资本和人力为三要素的超越对数式时变生产函数,利用我国15家油田199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估计结果认为资源投入的重要性体现在平方项上,其系数为正,说明资源投入对油田的产出影响是递增的。研究表明,所提生产函数设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油田生产特点,能正确反映资源条件变化对油田生产的影响,能深刻揭示技术进步对油田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7.
针对我国已开发的最大的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田—绥中36 1油田层系多,油层厚,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层间渗透率差异大,酸化注酸时不同层吸酸能力十分悬殊,岩石胶结疏松等特点,提出了一套简便、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酸液分流技术,研制出了适宜于该油田的酸化分流剂,进行了系统地试验评价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筛选的分流剂能够有效实现该油田酸化酸液合理分流,酸化后能够溶于产出液中,对储层无负作用。采用该分流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层酸化中布酸问题,显著提高酸化效果。此外,该分流剂的应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油井含水率。该项分流技术现场应用简单、方便,已在渤海绥中36 1油田和其他油田获得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对于类似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8.
隔夹层作为在渗透层内或层间分布的一种相对非渗透性岩层,对流体的垂向渗流和水平渗流具有重要影响。伊通盆地莫里青油田双二段储层内油水分布较为复杂,油水同层现象普遍,为探索隔夹层对该地区储层内油水分布的影响,对工区内约200口井的地质、测井等资料进行处理;详细研究了分布于研究区的隔夹层。首先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明确该区主要岩性为砂砾岩;并说明了研究区的隔夹层类型和成因,将其划分为泥质隔夹层、灰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三类。然后对隔夹层的平面和剖面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描述了隔层和夹层的分布特点;并且详细的解释了该区域隔夹层的剖面特征,认为该油藏隔层平面分布趋势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隔层分布稳定,夹层比较发育但连续性较差。通过分析认识储层隔夹层特征,对该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及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9.
安塞特低渗油田微生物驱油室内研究及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对拟用微生物菌液开展了从油砂中脱油能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和原油性质研究,并用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研究表明脱油效率较高的菌液浓度是3%~5%,微生物改变岩石润湿能力比水快17%~28%,菌液驱的毛管阻力下降程度远比水驱时大,岩石变为亲水时,菌液驱时水指进减缓。提高采收率较佳的注入量是(0.3~0.45)PV。现场微生物驱实施后试验区已累计增产原油526.44 t。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安塞特低渗油田适合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440.
为了抑制低渗油田注空气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提高注空气效率,开展了空气泡沫防止气窜技术研究。对研究出的复合泡沫体系ES-70/O12的抑制气窜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泡沫的注入速度、注入方式对泡沫抑制气窜效果和采收率具有显著影响。提高注入速度和采用段塞式的注入方法,可以提高泡沫封窜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出的体系在含油条件下仍然具有高的发泡效率。通过对研究出的体系在贝尔油田空气驱矿场试验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出的泡沫体系对空气驱过程中气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注入泡沫后注气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