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属于河流相沉积,其纵向、横向相变迅速,砂体难以大面积追踪,本利用河流结构单元分析法、标准层与辅助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厚度”对比法,很好地解决了馆(1 2)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其中馆(1 2)砂层组内辅助标志层的发现为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结构单元分析、砂体的岩性特征、粒度特征、河流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河流曲率的计算,对馆(1 2)河流沉积的垂向旋回性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262.
塔河油田古岩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溶洞内部充填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的直接认知,区分了溶洞内部的充填物类型和充填程度,开展了溶洞充填特征的识别研究,最后建立了溶洞充填结构模式,并探讨了基于充填特征的古溶洞物性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溶洞充填物主要有搬运型沉积物、垮塌型堆积物及化学型胶结物三种类型,溶洞充填程度可分为部分充填型溶洞和全充填型溶洞;不同充填特征的溶洞表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溶洞的充填结构具有“多期次、准层状”的特点,垮塌角砾岩充填多与砂泥混积,物性较差,砂泥岩充填段物性相对较好,整体孔隙度分布表现出多段韵律叠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3.
大孔道是疏松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次生高渗条带,极易造成注水低效循环。大孔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油田可采油的动用程度,而且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孔道的识别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以胡12块油田为例,通过对大孔道在吸水剖面、电性、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进而分析了大孔道的形成机制。胡12块油田大孔道的形成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程演化度控制。成分成熟度高,填隙物含量少,碳酸盐胶结物少,成岩演化程度低,压实作用中等-弱的储层在后期长时间大规模注水加剧了大孔道的形成发育,是形成大孔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64.
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为低渗透油田开发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渗透率较低 .为弄清渗透率与压力的关系 ,以实验为基础 ,利用油田天然岩心模拟油田开发过程 ,研究压力的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分析了渗透率的压力敏感性特征以及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存在的压敏效应 .指出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 ,地层压力逐渐下降 ,进而因油藏压力的降低所诱发的渗透率的压力敏感性伤害将不可避免 ,最终导致的渗透率损失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是巨大的 .研究表明因压敏效应的存在 ,在井壁附近地层渗透率值只占供液边界处渗透率值的 45 %左右 ;当地层压力下降 5 MPa时 ,产量下降可达 1 3%左右 .  相似文献   
265.
机械筛管是防砂井井下防砂管柱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类型和性能决定了挡砂效果和油井防砂后产能以及总体服务期限。春光油田白垩系储层为疏松砂岩易出砂储层,为了选择合适的机械防砂筛管类型,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挡砂介质性能评价径向流驱替实验装置,模拟春光油田地层砂和生产条件,对割缝筛管、复合精密筛管、绕丝筛管、金属棉滤砂管等四种类型的筛管样品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根据动态实验数据,研究提出了筛管的流通性能、挡砂性能及其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系统地评价了四种筛管的流通性能、挡砂性能并得到了具体的量化评价指标。实验综合对比表明,对于春光油田白垩系储层,割缝筛管的挡砂性能和流通性能均较低;金属棉滤砂管的挡砂性能最好但堵塞后的流通性能较差;绕丝筛管的两项指标均衡但总体偏低;复合精密筛管的两项指标相对均衡并均比较高,推荐作为春光白垩系储层首选的机械防砂筛管类型。  相似文献   
266.
水解酸化工艺改善油田采出水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水解酸化工艺改善难生物降解油田采出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及其有机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泥量为25000 mg/L,HRT为8h条件下,采出水中石油类物质降低到了10 mg/L以下,挥发酚类物质降低到了未检出水平,生物降解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其BOD_5/COD提高了17%,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工艺抗毒性和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稳定.  相似文献   
267.
辽河西部凹陷曙103块潜山油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河西部凹陷曙103块潜山由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泥-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洞、构造裂缝及微孔微缝等。该区溶蚀孔洞非常发育,根据其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溶洞及溶孔,其中大、中型溶洞常因坍塌和充填而失去储集能力,而小型溶洞和溶孔等则成为该潜山的主要储集空间。高角度构造缝对该储层储集空间的贡献最大,其优势发育方位为北东-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位一致。压力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中显微级的微孔和微裂缝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后,替代宏观溶孔和裂缝而成为主要的供油空间,这表明它也是很重要的储集空间。对各井开采现状及采油层段的对比研究表明,曙103块潜山储层的发育受古地貌位置、构造位置及沉积旋回的控制,好的储层段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面及地貌高点。  相似文献   
268.
依据渤海某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自主研发设计大型三维物模设备,研究在蒸汽驱过程中伴注化学剂和烟道气等增产措施对稠油热采的强化作用,分析模型温度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三维物模实验条件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三维物模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蒸汽驱,热化学驱的单井采收率可提高5.89%,加入烟道气进行强化热化学驱后,气体的隔热增能作用和泡沫的调堵驱油作用可以大幅度扩大油层的热波及面积,提高原油采收率,模型的单井含水率下降了28.17%,采收率提高了37.19%;数值模拟结果与物模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269.
以高勘探开发油区这一典型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脆弱性协同的角度,应用BP神经网络和状态协同函数构建高勘探开发油区脆弱性协同评价模型。所提模型实现对复合系统脆弱性协同的评价,改进了以往模型只对单系统进行评价的弱点。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胜利油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70.
根据孤东油田七区中馆 4—馆 6砂层组河流相疏松砂岩储层特征 ,将储层参数、流体性质的非均质性与生产动态紧密结合 ,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七区中馆 4—馆 6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 ,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平面上 ,非主力相带砂体边缘和废弃河道的砂体以及高渗向低渗的过渡带形成了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值区。在垂向上 ,非主力小层砂岩分布局限 ,储层物性差 ,油层厚度薄 ,尽管其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 ,但其剩余油储量有限 ;相反 ,主力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但可采剩余油储量较大。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 5种形式。其中简单正韵律和复杂正韵律层内剩余油较富集 ,前者主要富集在层序中上部 ,而后者在层序内较多层段富集剩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