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沉积盆地内地下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载体,水文地质特征是控制或影响油气藏的边界条件。采用水动力场与水化学场结合的方法,对蒙古某凹陷主要含水岩系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该凹陷地下水属于低矿化度的NaHCO3型水,水化学组分随着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已发现的油田,有明显的水化学异常存在,从已知推未知,预测凹陷的含油气远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针对流花油田采出液组成及工艺流程特点,开发了海上油田水处理成套技术,并在流花油田取得应用,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抑制海上油田H2S、CO2、SRB菌、溶解盐引起的复杂腐蚀,减少污油排放,节约运行成本,确保应用油田采油污水达标处理,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3.
渤海油田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生产井段长,纵向上非均值性强,且储层疏松,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容易发生窜流现象,为了能够掌握窜流通道的发育情况,从聚驱动态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时判识及预测的聚窜预警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相互独立的聚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界限及权重,然后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聚窜判识模型,最后通过灰色预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来确定聚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对后期聚窜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警。该方法在渤海J油田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预测精度高达86%。  相似文献   
74.
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属大底水、薄油层、受构造控制的砂岩孔隙型块状底水未饱和油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井普遍见水,含水上升过快、递减加大。水平井产液剖面出现异常。油藏总体动用程度偏低,高含水后治理难度增大,堵水措施有效率低.对油藏开发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底水油藏地质特征的认识。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建立适应油田开发调整的三维地质模型.从而为油藏数值模拟打下良好的基础。该区块的地质建模过程,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Petrel软件,充分利用钻井、地震、测井、地层对比等信息。结合夹层解释结果。在孔渗曲线的基础上。采用夹层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各种随机模型的对比评价分析。建立了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从三维空间上识别出夹层的类型、厚度和分布。认为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主要受到断层和夹层控制,这为开展底水水侵模式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孔渗特征等研究 ,揭示了辽河油田沈 84-安 1 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 .对沉积体系内河口坝及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及决口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内部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结了本区储层特征 :单砂体多数呈正韵律 ,层内孔渗特征差异明显 ,单层层数多 ,砂体沉积微相变化快 ,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较强 .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均达到中孔、中高渗储层标准 ,是本区主要含油砂体 .  相似文献   
76.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油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两大类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研究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叠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自水下分流河道向河口坝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稳定的变化规律,与处于三角洲强烈进积期的长3油层组沉积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7.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与沉积微相和砂体发育规律关系密切,明显受控于基准面升降造成的可容空间变化和沉积物通量大小.通过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6—8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划分与对比,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采用砂岩分层系数、分布密度和隔层密度、频率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旋回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变化,认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的旋回变化,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和下降的晚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时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78.
针对塔河油田注水井井筒管柱完整性失效问题,基于氧腐蚀机理模型和ECE模型建立了注水井管柱腐蚀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研究了注采阶段和注水参数对管柱腐蚀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拉伸失效的注水井管柱失效判据,绘制了不同注水排量和溶解氧浓度下注水井极限允许注水量图版.研究表明,注水井管柱腐蚀主要发生在注水阶段,随注水排量和溶解...  相似文献   
79.
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为例,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对E3^1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低渗透储层中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可将E3^1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中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胶结中强压实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B相)、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C相)和早期硬石膏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A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D类最差,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相似文献   
80.
高邮凹陷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新近发现的断块油田,明确所发现原油的成因与来源则是油气勘探关心的核心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原油族组分十分相似,它们难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确定其成因和来源;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则可以提供相关地球化学信息。两地区原油在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上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均具有低的姥植比,伽马蜡烷含量中等,贫重排甾烷,说明这些原油的烃源岩应该形成于还原性强、古盐度较高,且缺乏黏土矿物催化作用的沉积环境。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为方巷油田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高,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不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二段烃源岩较为接近;而黄88断块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低,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四段烃源岩较为接近,由此表明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油田的原油具有不同的来源。两地区原油中C_(29)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20S/(20S+20R)和C_(29)ββ/(αα+ββ)]均小于0.40,显示典型低成熟油的特征,说明它们是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